编辑: yyy888555 | 2014-09-14 |
50 万元. "往国内卖, 没 有体系卖不出去, 往国外卖, 手 续复杂没有
3 年时间卖不掉. 碳交易的全面开展, 将让生物发 电企业回暖. " 这种后市的可挖掘价值, 正 在变得更为现实.有行业人士 计算, 目前试点
7 个市场, 累计 成交量已超过4800万吨二氧化 碳当量.全国展开后, 将覆盖超 过1万家企业、 年约
40 亿吨至
45 亿吨的碳排放.到2020 年, 相关的衍生市场形成后, 整体市 场规模将超
500 亿元甚至达上 千亿, 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 交易市场. 事实上, 我省不少企业已在 行动.包括河南投资集团新乡 中益发电有限公司、 国电濮阳热 电在内的多家电厂都在积极进 行超低排放节能改造;
平煤、 安 钢等传统工业类企业则在减排 改造同时, 积极扩展如光伏发 电、 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体系. "之 前企业对低碳倾斜不足, 如今除 了企业本身所承担的减排责任 外, 碳排放交易所带来的额外盈 利, 也刺激企业提前布局低碳产 业. " 义马煤业新能源公司一位 人士表示. 除了传统改造外, 环保节能 服务、 碳排放相关领域和供碳捕 捉服务或碳汇相关行业同样将获 得巨大市场良机.纬创咨询分析 师宏先生称, 以国外经验看, 市场 的流动能够带来金融产品的创 新, 包括CCERs质押、 碳期权合 同、 碳基金、 CCERs预购买权、 借 碳业务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 借助市场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但他表示, 目前试点期间交 易价格波动幅度过大, 全国碳排 放交易体系出台后, 目前部分企 业利用地区间排放价差投机的 机会将消失, 客观上也会直接增 加我省企业的减排成本. "前几 年主要在完善规则, 让企业找到 价格链接.河南不是碳排放交 易试点, 这也是面临的一个挑 战, 河南企业以及投资者的耐心 显然要经受考验. " 千亿市场预期, 极大增强了企业和地方政府减排动力 碳排放交易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程昭华 核心提示 | 随着2017年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开启, 定份额、 做减排, 成为2016年 我省碳交易建设的主旋律.近日, 我省多地根据省发改委布置, 开始启动第三方核查, 摸底企业 排放情况.将温室气体作为载体的碳排放交易, 是刺激企业主动减排的市场化手段, 而随着国 内交易大幕逐渐拉开, 用减排布局增加收益, 已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通行的做法. 碳排放交易进入倒计时 历经
5 年的探索和试点, 被 业界紧盯许久的碳排放交易,在2016 年正式进入攻坚期.进入
4 月, 我省多家重点企业开始接 受温室气体碳排放数据的第三 方核查, 而近期安阳、 周口等多 市地, 已先后启动应对气候变化 规划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项目的招标, 涉及减排、 测绘、 检测、 环评等多个环节.多位政府 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是在为全国 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 方案做准备, "企业能排放多少, 需要买还是需要卖, 都将在今年 得到确定" . 碳排放交易, 这个至今很多 人感到陌生的概念, 其实已经出 现了
20 年.1997 年, 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通过 艰难谈判, 在日本东京通过了 《京都议定书》 , 首次将二氧化碳 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 允许进行 交易. "简单说, 就是把二氧化碳 排放限定一个值, 比如100, 然后 在这个数字内, 分配给每个国家, 国家再继续往下分配.如A国获得15指标, B国获得10指标. 如果当年A国只排放了10个指 标, 那么A国就可以出售这多出 来的5个指标.对企业来说也是 如此, 多排就需要花钱买, 少排就 可以把指标拿来出售. " 新乡天杰 能源一位负责人解释. 为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 对排放给予具体量化指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