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5-01-07
的建筑标准却是最高的.

且不说内在质量,单 就其造型, 不仅端庄大 气、富有民族风格,而且 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犹 让人称道. 比如,它的廊 柱、 地坪均为彩色的水 磨石, 显得华丽而不俗 气, 两侧的窗户则为彩 色的玻璃, 并饰以深褐 色的木条造型, 工艺相 当精致. 扬城大东门街北侧、北门 街(今汶河北路)西侧,有一条 名叫正谊巷的小巷子. 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巷内仅有一家店 铺,为剃头店. 此店由祝老太 爷和他的两个儿子经营,俗称 祝氏剃头店. 剃头店的生意很好,因为 祝氏父子待客有方, 手艺精 湛. 三七开的小分头,抑或大 包头、平顶头、光头、学生头、 小孩头,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推子推,剪子剪,洗头,修面, 一气呵成. 那时没有自来水, 洗头时, 祝氏拿来脸盆架,放 在剃头椅旁,上置脸盆,倒入 温度恰到好处的热水,往头发 上打上肥皂,用留着不太长指 甲的十指不轻不重地反复梳 理,直搔到头皮, 十分惬意. 基本 理好后, 拿来一 面约八寸长五寸 宽的小镜子, 照着你的后脑 勺, 让你看到脑后理得怎么 样,如不满意,再帮你修剪. 理好后,还有采耳、按额、 按头顶、捶肩、捶背等一系列程 序. 采耳,是用竹耳扒、竹镊子 去除你的耳垢, 然后用鸭绒球 进去清扫一遍;

按额、按头顶, 是用手指轻按你的额头、头顶;

捶肩、捶背,是用当年剃头师傅 特有的空心拳头捶你的肩、背, 噼里啪啦,声音很有节奏,非常 悦耳,十分舒服. 赤日炎炎的夏季, 剃头师 傅大汗淋漓,顾客汗流浃背,都 极不爽. 不用愁,自有土办法 消暑. 记得祝氏剃头店天花板 上挂下三块长方形的厚布制 成的大扇面,每个约二尺宽三 尺长,正好横排在剃头椅的上 方. 一根结实的绳子将三个扇 面串联起来,再放在一个固定 滑轮的槽里,由一个小学徒坐 在门口,牵引着绳子,反复不 停地拉一下,松一下,布扇面 便来回摆动,扇出风来. 这倒 不失是当年包括祝氏剃头店 在内的那些小剃头店里一道 靓丽的 风景线 . (李友仁 扬州市书院巷) 读者朋友们: 扬州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十 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扬州是什么样? 我们邀请老年朋友用文字描绘出您记忆中的老 扬州,和我们一起分享那些流金岁月. 也希望您 能来稿和我们分享您对以往岁月点滴故事的回 忆和感悟. 稿件要求如下: 1.文字不超过2000字;

2.如果能提供老照片,像 素最好在300KB 以上;

3. 请将文字及图片的电子版发至[email protected],或邮寄至扬州市文昌西路 525号扬州报业传媒大厦《老年周刊》,同时在邮 件中注明 记忆中的老扬州 . 征稿启事治淮新村因治淮礼堂而得名 革命忆当年,难重擎天立. 掀起风云战恶魔,抛洒忠魂血. 下救人民,立国无私念. 继往开来步不停,圆梦中华现. (方德福 75岁 扬大工学院) 牛粪饼, 冬天里晒干后 可以做燃料. 六七十年代,贫 穷的苏中苏北农村几乎家家 户户都靠它烧火做饭、 烤火 取暖. 我的记忆中,一直珍藏 着许多相关的往事. 那个时期一切都十分贫 乏. 住的土墙茅屋,吃的粗茶 淡饭,穿的布衣布鞋. 就连一 日三餐的燃料都难以保证,少 电少煤少油.计划经济下条件 稍好些的人家会用上煤炭炉, 打蜂窝煤打煤炭球.偶尔也会 用上煤油炉, 凭票供应的日 子,每月半斤的煤油计划只能 勉强维持照明之用.大多数都 是大铁锅土灶台,燃稻草燃麦 秸,一旦麦收秋收时,生产队 就会将麦秸、稻草按人头分到 每家每户,于是家前屋后都会 堆放起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 草垛. 草垛不论大小都不能 维持一年的需要, 人们只能 挖空心思寻觅可以替代的燃 料. 路边、树林里捡枯树枝扫 落叶,沟渠、荒地里割茅草, 甚至贴起了牛粪饼. 那时候的生产队一般都 养着十来头黄牛、水牛. 入冬 后,牛闲了,整天咀嚼稻草, 粪便中纤维多, 聪明的庄稼 人发明了牛粪饼. 找个空旷 处将牛粪集中起来, 加水后 拌上一些碎草,反复调和成半 干半稀的状态, 徒手扒上一 块,搓成两个拳头大小的圆球 状,用力拍在墙壁上,然后压 平.牛粪饼一块两块整齐地排 列着,直至整个墙面. 难闻也 顾不上,要是有个三五家同时 开工的话,整个村子里就会弥 漫着刺鼻的气味.牛粪饼刚贴 上去的两三天, 千万别下雨, 被雨淋化了就顺着墙壁淌下 来, 溢满地面上的坑坑洼洼, 污染着村子. 顺畅的时候,不 用几日就晒干或风干了,用箩 筐捡起来存放. 冬天里,牛粪饼还可以用 来烤火取暖, 孩子们常常用火 盆烤蚕豆炸花生,每次三五个, 不断用竹条翻动, 时间不长便 会发出 啪啪 的声音,有时还会 从火盆里炸出来, 引得孩子们 争着抢着,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回忆起来,那画面那场景 真的无法形容,想想是多么的 辛酸、多么的艰涩. 远去了的 牛粪饼,逝去了的时代! (杨月秋 江都区教育局) 每逢七一倍感恩, 建党九五忆历程. 如今党员八千万, 当初不到六十人. 丰功推倒三座山, 伟业迈进四化门. 国运昌盛双百梦, 居安思危莫丢魂. 人民呼唤毛泽东, 答卷休当李自成. (陈锴 关工委 五老 志愿者) T09 岁月2016 年7月1日星期五 责任编辑:陆瑶 版式:王露 校对:林奇 联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