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 2015-01-20 |
1 文献综述 1.1 乡村集体经济转型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文献 分析 1.1.1 经济转型的理论综述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经济波动现象是中国经济 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征[4] .经济波动的一个显 著表现是总量增长与结构分化相伴随;
反之, 总量 [收稿日期] 2017-05-04;
[修订日期] 2017-06-30 [作者简介] 刘改芳 (1974―) , 女, 山西阳泉人, 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文化旅游, E-mail: [email protected];
李亚茹 (1992―) , 女, 山西运城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 ? ?
69 旅游学刊第32 卷2017 年第11 期Tourism Tribune Vol.
32 No. 11,2017 回落时经济结构不平衡亦在缩小[5] .经济转型是一 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 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 内发生的根本变化.从狭义上讲, 经济转型主要涉及 经济结构的优化.从广义上讲, 它涵盖了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等各领域的转型[6] . 煤转旅 即是地 方在经济总量增长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结构转型现 象, 这种转型不仅包括从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经 济、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也包括儒家文化教 育向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可能的中国文化转型[7] .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步履维艰, 因为中国经济转 型的制度环境不仅存在先天不足即缺乏市场经济理 念和文化基础, 而且也存在后天制度建设没有持续 推进的障碍[8] .经济学理论从促使制度发生变化的
3 个因素来推断如何影响经济转型: 一是产权制度 的推动.明确的产权结构可以创造更有效率的市 场, 推动技术进步.二是管理制度的推动.任何地方 管理主体一方面通过界定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 基本规则, 使管理者的租金最大化;
另一方面通过 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从而使国家税收 最大化.三是意识形态的推动.North 认为意识形 态是由互相关联的、 包罗万象的世界观构成的, 包 括道德和伦理法则.意识形态是针对制度安排功 能的不足提出来的, 它能够约束集体内部成员的行 为, 保持集体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由此, 意识形态和 制度安排二者共同构成了基本的社会控制机制[9] . 1.1.2 转型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旅游, 同样也受到了 来自产权制度、 政治管理、 市场能力和意识形态多 重因素的推动.文化遗产历来成为旅游资源的核 心组成部分, 对遗产所带来的旅游吸引力, 中外学 者早有研究[10] .以村镇型文化遗产形式体现的古村 落, 是所在地独特地域文化的载体, 由于其游客文 化空间体验感强烈, 而备受市场追捧[11] .它以一种 产权集体性共有的方式体现着遗产的存在, 成为乡 村发展旅游的产权基础条件. 资本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无论针 对旅游资源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地区, 强大的资本介 入对资源都有很强的修复性.具有充足资金本底 的古村落地区, 旅游经济转型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更 大[12] , 这部分物质资本的产权性质决定了古村落转 型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 古村落成为旅游吸引物以来, 在国家管理效率 提升需求的推动下, 地方政府无不重视对其开发的 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旅游政策, 引导乡村 旅游经济发展, 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13] .甘满堂 认为, 集体组织自治是防止乡村社会严重失序的情 况下, 农村基层创造出来的一种组织体制, 因得到 中央肯定而成为体制内的制度安排, 对于乡村集体 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14] .旅游发展需要依赖更多 的公共资源, 包括基层治理的管理效率和提供公共 服务能力方面, 基层集体自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古 村落转型的持久性和公平性.在乡村集体经济转 型的过程中,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 系、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和惠民 便民服务体系等要素配置, 逐步形成 大旅游 的服 务格局, 促进经济转型发展[15] . 借助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古村落良好的发展基 础, 古村落从原有的集体经济形式, 无论是农业还 是工业, 转向旅游业都有了良好的转型条件.但若 在未来的发展中彻底完成经济转型, 还需要具备适 应服务业发展市场规律的内部动能. 自我发展能 力 是张鹏在借鉴林毅夫的 企业的自生能力 的基 础上提出的, 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进 行解读, 宏观上看是市场能力, 决定区域发展的空 间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