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 2015-01-31 |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 一, 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以下 时, 电阻突然消失并且不能被磁场穿过的现象. 正是因为超导的特殊性,世界上很多物理 学家都在为寻找更高温度下的超导材料而工 作.
1911 年, 荷兰科学家发现水银在极低温条件 下的超导性,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1986 年,德国科学家与瑞士科学家发现铜氧化物的 超导性, 形成了第一个高温超导体家族;
时隔
20 年后, 日本科学家发现铁砷化合物的超导性, 中 国科学家又发现一系列高于传统超导体极限临 界温度的铁基超导体,使之成为第二个高温超 导体家族. 物理学家相信, 寻找到更高超导临界温度 的超导体, 乃至室温 (300K 或25℃左右) 下的 超导材料, 势必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带来翻天 覆地的革新. 因为它将大大节约电力传输和 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强磁 场、 实现安全快捷的高速磁悬浮运输等等. 丁 洪说. 据预测,
2020 年与超导有关的产值可以达 到2000 亿美元. 现在看来达到这个预期还有 很大距离, 关键在于成本和需求. 中科院院士 赵忠贤表示, 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是要发展和改 进现有实用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制冷系 统的性能以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目标.二 是开拓和培育市场.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探索新 的更适于应用的超导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追寻从未间断 事实上,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更高转变温 度超导体的探索, 陆续发现了许多超导新家族. 比如, 最近 《自然》 杂志上的另一篇报道, 令 固体物理学界感到比瞬态室温超导 更加激动 人心 .研究人员发现, 在200 万大气压的高压 下, 单纯的硫化氢分子在温度达到 190K (-83℃ 左右) 时可以变成超导体.而今年早些时候, 吉 林大学崔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就从理论上预 言了一种非常类似的材料可在 200K 实现超导. 尽管温度看起来并不太高, 且在高压下实 现, 可它依然打破了此前超导体 164K 的温度纪 录, 即汞氧化钡钙铜所创的纪录. 丁洪认为, 若 证实的话, 这将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是诺贝尔奖 级的一项工作. 无独有偶, 近期 《自然―材料》 报道的生长 于钛酸锶衬底上的铁硒单层薄膜的零电阻转变 温度高达 100K 以上, 更加激起了科学家们的浓 厚兴趣.这项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金峰 领衔,他们在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的工作基础 上,即利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在钛酸锶 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单个原胞厚 (0.55 纳米) 的铁 硒超导薄膜, 发现了 109K 超导证据.这也是目 前发现的最薄的高温超导体. 有美国物理学家称,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 果一旦证实, 必将非常轰动, 引起世界瞩目. 找高温超导体是一个目标,另外一个目 标是解决非常规超导体的机理问题, 这也是物 理学家非常关注的. 丁洪表示, 目前国内的超 导研究, 包括材料制备、 物性测量、 理论解释, 都走在世界相当领先的位置. 美国能源部在 中美之间找平等互补的领域合作, 最后选了超 导,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中国能跟美国 '
叫板'
的 领域. 发现甲状腺激素 调控肌纤维类型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 本报讯 (记者廖洋) 近日, 中科院海洋所史大永团队 从海藻活性成分中分离、 合成化合物 海普诺 , 获美国专 利授权.该化合物作为海洋药物源头化合物, 具有很好的 降血糖疗效, 可广泛应用于 装 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 所导致的、 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PTP1B 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负性调控因子,已成 为治疗 装 型糖尿病的极具吸引力的靶点.PTP1B 抑制 剂是研发抗 装 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方向,目前还没有 药物上市.经动物实验, 海普诺 不仅结构新颖, 还对 PTP1B 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下一步, 研发团队在继续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将积极与企业联系合作, 争取尽快 研发出基于 海普诺 的海洋药物. 中科院海洋所 中科院海洋所 合成一种海洋药物 源头化合物 发现 ・ 进展 本报讯 (记者郑金武 通讯员铁铮、 李香云) 植物种 子的老化劣变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也是种质资源保 存面临的严重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汪晓峰课题组 研究发现,家榆种子老化过程存在典型的细胞程序性 死亡特征.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延缓种子老化的方法 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 《植物学报》 . 虽然前人在种子老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 很多问题尚不清楚.该项研究首次阐述了 ROS 引发的 依赖于线粒体的 PCD 在种子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为进 一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阐明种子老化机理奠定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研究还证明了线粒体动力学改变是种 子老化的一个先兆,为进一步探究延缓种子老化的方 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汪晓峰说, 该项研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透射 电镜检测了种子老化过程中线粒体在胞内的分布和聚 集情况, 证实老化过程中 ROS 产生与线粒体的形态改 变具有时空一致性.通过生理生化检测, 结果表明在种 子老化初期 ROS 积累可能是以 报警信号 的角色存 在, 而非氧化胁迫, 但随着其在老化过程的逐渐积累最 终造成氧化损伤. 研究还发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 相关基 因在老化初期明显上调,在时间上响应于活性氧的产 生并与线粒体形态改变密切相关,阐明了种子细胞 MPTP 开放与跨膜电势的内在联系. 种子老化机理研究 获突破 北京林大 北京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