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5-03-08 |
好在, 从落户之日起, 沙洋监狱 管理局就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 利用自己的条件帮助移民完成从人 生地不熟到安居乐业的转变. 2008年, 所属沙洋范家台监狱 的三峡移民整体划归沙洋县沙洋 镇, 定名为三峡村. 行政区划的变更, 给移民村带 来了新的转机: 更好地融入当地经 济发展中, 转变发展模式, 利用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当年, 沙洋县根据三峡村土壤 特点, 确定该村的产业发展主导方 向――蔬菜种植. 当时镇里整合资金为村民建 了100个蔬菜大棚. 该村村支部书 记杨国安说, 村民只要出500元就能 建1个大棚在自家地里. 黄后龙和宋发平分别买了3个棚. 对我们来说, 种菜比种水稻简 单多了. 黄后龙说. 种最普通的番茄、 黄瓜, 因为是 大棚种植, 比露天蔬菜早上市20多天;
因为村子就在城郊, 完全不愁 卖.一季
1 个棚毛收入就达
4000 元. 从迁过来就没赚过这么多 钱. 宋发平说.移民们看到了希 望. 2009年, 经全村村民同意, 该村 更名为 三峡土家族村 . 现在看更名这是一个跨越. 这代表着我们不仅认同自己移民的 身份, 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杨国 安说. 更名后, 村里开始重新规划发 展思路: 整合移民资金, 发展村集体 经济, 以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第一步就是争取资金. 其实国家非常支持移民发展 经济. 杨国安说, 这些年村里先后 争取移民、 民宗、 农口等部门资金近 2000万元, 项目资金一方面用于基 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用于产业发 展. 第二步就是招商引资. 村集体成立了巴土风情建设管 理有限公司.公司流转村民土地, 统一规划建设蔬菜大棚、 厂房、 电商 平台等配套设施, 再流转给经营性 企业, 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2013年, 村里从巴东引进蔬菜 种植大户, 成立了泽波蔬菜种植专 业合作社.同年, 村里引进了荆门 市锄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成 立禾天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起了荆半夏科技产业园, 现种植 荆半夏
800 亩.2014 年, 引进金饭 碗餐饮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土家 族风情园. 截至去年底, 三峡土家族村建 蔬菜大棚230亩、 厂房3100平方米, 全村2500多亩土地被流转, 土地流 转率达到79.1%.流转的土地集中 进行蔬菜种植、 稻虾连作、 荆半夏种 植等.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6 年, 村集体经济收入42.8万元, 同比 增119.5%;
比2010年增长7倍. 村民收入水涨船高. 我现在除 了一个蔬菜大棚外, 其他土地都流 转给村企业了, 自己还在蔬菜合作 社打工.一年收入不低于 1.8 万元. 宋发平说, 经过这几年发展, 到 去年, 人均收入已达10424元. 2017年, 三峡土家族村联合党 总支成立, 下辖两个支部, 加强对产 业发展组织领导. 这几年不仅产业发展了, 生活 环境也好多了. 黄后龙说, 当初回 去的很多人就是因为住不习惯, 现 在环境好了, 村民们住得也开心了. 2009年至2011年, 三峡土家族 村先后投入600万元, 按照统一外墙 色调、 屋顶吊檐、 木制门窗、 太阳能 路灯、 门前硬化的标准, 完成了民居 改建, 保留土家族原始风格. 虽然公路两边建的不是吊脚 楼, 但是白色的墙面、 飞起的屋檐还 是处处体现着土家族的特色. 我们打算以此为基础, 打造一 个集居住、 休闲、 度假、 旅游于一体 的土家移民风情小镇. 杨国安说, 土家族风格的民居改建完成后, 村 里就一直想建有着土家特色的观光 园, 吸引更多的人到村里来. 按照规划, 土家移民风情小镇 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