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5-03-26
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质变 毕建奎 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 我之 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 是因为我站 到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以前, 笔者一直不能领悟这句名言的精 髓.

前些日子到位于西湖边上的浙 江博物馆参观学习, 恰逢举办浙江 陶瓷文化陈列展, 一个个展厅走下 来,结合陶瓷业的发展,终于有所感 悟.除少数颠覆性技术创新外,人类 的每一次创新, 都是利用了前人的 成果、传承了先贤的文化、站在了巨 人的肩膀上. 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业制 品, 陶器的产生与人类从游猎生活 逐步过渡到定居生活并从事农业生 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恩格斯曾对陶 器的发明作如下叙述: 可以证明, 在许多地方,或者甚至在一切地方, 陶器都是由于用黏土涂在编制或木 制的容器上而发生的, 目的在于使 其能耐火.因此,不久之后,人们便 发现成形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 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陶器的出现 也标志着人类文化开始从旧石器时 代跨入了新石器时代. 从陶器到瓷器, 在我国陶瓷生 产史上先后经历了陶器、 原始瓷器 (过渡阶段)、瓷器三个阶段,由陶到 釉陶是陶器发展的第一次质变,由 釉陶发展到具有半透明的釉是第二 次质变, 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 胎是第三次质变. 由陶过渡到瓷的 三个阶段, 主要是由于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制陶工 艺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 又逐 步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在原料的选 择和精制、 炉窑的改进和烧成温度 的提高、 釉的发现和使用等方面有 了新的突破, 逐步创造了釉陶或原 始瓷器,又经过多年的过渡时期,使 原始瓷器的工艺更为成熟, 完成由 陶向瓷的过渡. 瓷器创造发明以后, 依然没有 停止前进的步伐,到了东汉,烧出了 成熟的青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 于成熟,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 门,瓷器成为日常用品,从唐代起大 量出口国外,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 华文明新的象征;

南北朝时期,烧出 了白瓷;

宋代,景德镇成为 瓷都 ;

元代,开始彩瓷生产时期,发明烧制 出了青花瓷、釉里红等瓷器;

明代, 斗彩和五彩瓷问世;

清代,陶瓷世家 又添粉彩和珐琅彩.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 不断提高, 陶瓷发展继续出现了许 多光耀夺目的成果, 如近年航天飞 机外壳上所用的陶瓷耐热耐磨绝缘 材料, 以及近代材料科学领域内出 现的各种技术陶瓷和特种功能陶 瓷, 其用料和制作工艺已超出传统 陶瓷的范畴, 则可看作是陶瓷发展 的第四次质变. 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 还真的 搞不清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从中, 笔者也不禁领悟到 创新 这个词的 深刻含义.从陶瓷的每一次质变中, 我们不难发现, 这个创新不是无中 生有,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传承 以前工艺的基础上的一种创造,离 开了之前的工艺基础和产品基础, 这个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 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当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 大创新的时代,但有些人并没有学 深弄通 创新 的真正内涵,一提创 新,就还是沿用 三拍 的老路子: 不调查研究、不结合实际、不借鉴 他人、不传承接力,主观臆断想花 样,拍脑袋决策;

说大话、说粗话、 说空话、说不负责任的话,拍胸脯 保证;

烂尾工程出现、半截子工程 撂摊、群众利益受损,拍屁股走人. 有的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当创新,一 天一个思路、一天一个观点、一天 一项部署,天天创新,常常出经验, 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取得惠及区 域和群众的成果,有时反而贻误了 发展.这样的创新,其实不是创新, 是折腾,是胡闹! 一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专家 曾这样解释创新: 创新就是借鉴复 制50%别人的经验, 继承传承本领 域45%的精髓, 根据时代特征和实 际要求增加 5%的与以前不一样且 吻合当前需要的元素,此则足矣! 求是录 让教育更加公平优质 于瑞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推动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 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 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青岛西海岸新 区近年来切实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聚焦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构建了推进城乡 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方案, 为新区的每 一个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提升学校品质.近年来,新区将学 校布局纳入全域统筹,编制了《教育设施布 局专项规划》,列入区人大议案,依法监督 执行. 十三五 期间,新区规划新建教育设 施162 个,其中义务教育学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