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5-05-04 |
二、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战略的主要内容 目前摆在我国最高决策者面前的重要抉择, 是要进一步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提供的争先进 位的黄金机遇, 在机会之窗稍纵即逝的千载难逢时刻, 及时启动第二波加入或者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战略, 即要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 或者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这是中国在 新的世界政治经济背景和条件下, 全面获取新的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最根本战略. 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并不是一个新现象.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体 系, 是全球产业分工依赖程度很深的国家.第一, 美国民众的收入水平高、 购买力强加上人口众多, 使 美国的最终需求规模一直处于全球最大的地位, 同时也是形成市场驱动型的全球市场治理者的主要 条件;
第二, 美国强势的国内市场需求加上其他非经济因素, 塑造了长期的强势美元地位, 诱使全球生 产要素向美国流动, 导致了全球其他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对其进行大量的出口, 使美国可以长期 获得低成本的要素和产出品;
第三, 美国因国内市场巨大、 成功机会众多, 成为吸收全球高级新要素最 多的国家, 如美国就是当今发达国家吸收 FDI 最多的国家, 也是全球顶尖人才富集度最高的国家. 扩大内需战略并不反全球化, 更不会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行动相冲突. 扩大内需 相对于扩张 外需和出口导向而言, 与是不是参与全球经济的循环进程没有直接的关系, 即 扩内需 既可以以开 放的方式进行, 如进口国外要素在国内加工并在国内或国外销售;
也可以以封闭的方式进行, 如在国 内完成产业链的整个价值增值过程, 不与国际经济分工发生任何联系[ 5].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 就 是要在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基础上, 强调利用全球的优质要素发展自己.在开放条件下, 因大国经济 的内需潜力大, 一般都属于 基于内需的全球经济 形态, 而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 台湾、 韩国等, 因内 部市场容量无法消化达到规模经济产量点的供给量, 因此都属于 基于出口导向的全球经济 形态. 对于中国沿海地区各省份高度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而言, 必须深刻地认识第二波基于内需的经济 全球化与第一波基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全球化之间, 除了在市场需求方面不同外, 在基本的战略内容上 也存在根本性差异. ・
5 ・ 第一, 战略的前提不同.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全球化, 主要的前提是国内低收入的市场需求不足 以支持高经济成长速度的要求, 然我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而基于内需的经济 全球化战略, 其主要前提是要素价格的不断提高, 低技术、 低附加值和高消耗、 高污染的产出正在丧失 竞争力, 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利益、 破坏国内的生态环境等为代价.因争夺内需市场, 本 土企业会对高级要素产生强大的需求, 同时要素价格不断上扬压缩低端产业的生存空间, 就会出现创 新驱动、 生产率上升、 服务业大发展趋势.因此获取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主要创新驱动, 在于提升要 素的质量和生产率, 而不是单单凭借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第二, 战略的目的不同.改革开放初期, 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换取外汇以进口急需的设备或原材 料, 后来则更多是为了解决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这种战略的特征, 可以概括为 利用别国的市场用 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 , 国内市场的缺口通过出口解决.第二波基于内需的全球化战略的目的, 可 以概括为 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高级生产要素, 尤其是利用国外的创新要素加速发展中国的 创新型经济 .说明新一轮的全球化目的, 既是为了消除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过剩产能的困境, 更是为了利用国外经济危机给中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