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5-05-17

50 年代中期便结束了.但解放 10周年后, 海南汽车又烧起了木 炭, 而且还是作为一种技改进行 推广.即便这其中有许多苦涩与 无奈, 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这 也是一条即能节约成本又能使车 况不佳的老爷车发挥作用的路 子. 木炭车的普遍应用, 也让海 南出现了 "一怪" : 木炭当油沿街 卖. 蔡秀名记得, 以前坐木炭车 去文昌, 一路上要停下来几回加 炭! 陈保定是上世纪

50 年代后 期进入海汽汽运行业的.他最初 开的道奇车, 就是烧木炭的.陈 保定回忆, 木炭车不是完全烧木 炭, 爬坡时就要换成汽油, 才有力 气爬上去. " 当时 加木 炭其 实也挺方 便! " 陈保定回忆说, 那时候开车 沿途都有木炭房, 比现在的小商 店少不了多少, 每10公里加一次 炭, 价格也便宜. 有趣的是, 那时候修汽车补 胎可不像今天这样方便, 而是像 自行车车胎一样, 要人工完成. 海汽还创造过用电熨斗补胎的办 法, 在整个广东省得到过推广. 要补胎就要加气, 司机们往往随 身带一个打气筒, 补好了加气时, 就用气筒, 往往一打就是

1 个多 小时, 有时候手都打出血泡. 汽车要当火车开 木炭车当车头 木炭车除了用于客运, 还有 一段用于货运的历史.

1957 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全国汽车运力不足.在国家交通 部三大运输改革方向指导下, 海 南专业运输部门靠自力更生, 深 挖现有车辆的潜力, 发挥挂车运 输. 起初, 职工们因为车辆残旧 路况差, 对挂车不敢轻试.后来, 海口902车队司机林明经和谢自 强自告奋勇带头, 用3吨燃木炭 车拖 1.5 吨单轴双轮挂车, 从海 口满载运往三亚, 并安全抵达目 的地. 在钢铁奇缺的年代, 人们用 竹木做钢板, 木头做钢圈, 这些挂 车大多是

1 吨至 1.5 吨的单轴双 轮挂车, 更好的加上点铁, 竹木铁 结构的挂车载重可达3吨. 别看这些竹木铁结构的3吨 挂车, 再加上一个本来就不算先 进的汽车, 海南人在当时还创造 了奇迹: 不仅汽车

1 天24 小时连 轴转, 人停车不停, 而且还要汽车列 车化. 陈玉衡老人提起挂车禁不住笑 了起来, 讲起了自己的 "荣耀" : "我 曾经挂了

7 个挂车, 这种感觉很特 别, 像是开火车. "

7 个挂车从屯昌 到海口, 一路上弯多坡多, 有时候需 要把挂车拆掉再装上, 一路折腾. 虽然这种拼设备拼安全的做法 也产生了报废车多、 事故高发等问 题, 但在那个年代, 挂车运输让有限 的运输工具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节 省了人、 油和保养费等成本.汽运 公司摆脱了亏损局面, 1958年实现 盈利308万元. 你坐过什么款式的客车? 时代的变迁, 已经让木炭车定 格在海南的历史镜头里, 客运车也 几经" 变身 ". 你若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 那 么乘坐哪种样子的客车, 便能反映 出你成长的时代. 看着海汽的发展, 也就看到了 海南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海汽发展 史中, 一组图片说出了海南交通运 输成长的过程: 五十年代、 六十年 代、 七十年代外型上相差不大、 性能 逐渐提升的方头老式客车;

八十年 代海南也很 "潮" 地迎来了空调海汽 客车;

九十年代白粉色相间的省汽 快车出现在海岛之上;

如今是你再 熟悉不过的, 以充满朝气粉色为主 色调的省汽快车. 当高铁悄然走进海南人的生 活, 海汽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近两年, 海汽在巩固班线客运主业 的同时, 逐渐将经营触角伸向城乡 公交、 旅游客运、 出租车、 快递、 站场 综合经营等领域. 无论交通运输的工具如何变 化, 人们对 "行走" 中快捷、 安全、 方 便的追求没有变过. 文\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通讯员 麦世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