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5-06-12 |
2 .1 .2 未能 充分开发利 用 独特 的民 俗 旅游 资源 .陕 西民 俗文化极其丰富 , 但 对于 民俗文化和旅游的结 合开发比较肤浅, 具 体表 现在 : 仅局限于 出售 一 些反 映 地域 文化 特 色的 纪念品, 如把风翔彩绘塑 与榆林彩泥塑工艺品 作为纪念品出售, 而 旅游者仅将 其看作一种 玩物来 购买 .这样 的纪 念品 不能体现 民风 民情, 不会 使游 者 产生 太 多吸 引力 ;
即便是模 拟 一些外 观颇似某区 的风土人情和 礼俗 风景, 也只 是追 求了 形 似而非 神似的开发 , 不能使游 者真正 体会到 那种 纯朴 的自 然观、 既具有浪漫 主义色彩又保 持现代 生活情 调的 审美 观和 所 蕴藏 的当地 风土人 情、 民 族文化 、 经济 和政治 生活;
或者是 只开发民 俗文 化 的一 部分 , 如岐山周 公 庙民 俗村 , 仅开发了 民 俗饮食, 太过单调 .以上这些问 题是 致使当 地民 俗旅 游业 不 能持续 增长的因素 [ 4] .
2 .2 民俗 文化区域明 显, 整合 力不 强陕西文 化 历史 悠久 , 源 远流 长, 文化 景 观多 种多 样, 但 陕西 各 文化 要素 和 文化 景 观在其 区域内部 又 表现 出明显的 区域差异 .陕西文化 区的形成受 多方 面 因素 制约 , 一般来讲, 陕西南北 巨大 的 自然 地理和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导致了文化 现象的分异, 促进了陕北、 关 中和陕南3 大文化区 的形 成.同时, 政区( 文化现象 的 整合机 制)、交通条件( 文化传 播机制) 和 移民( 文 化区 的突 变 机制) 等 因子进 一步促使 陕西形成
3 大文化区[3] , 从而使北中南3 大区表现 出不同的文 化差异和特 点(表1) . 然而, 陕西 文化旅游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关中平原, 使 游者 主要 感 受的 是关 中 平原 的 文化 景观 , 从而造成 南 北中3 大区域的 文化旅游发 展很 不平衡 , 这 样的 开发 不利 于 陕西旅 游业的整体 发展, 难以 产生整合力 .
3 陕西民 俗旅游开发 策略
3 .1 设立 新的 旅游 增长极, 推进 旅游全面发 展陕西旅游资源和 旅游产品集中 性较强, 在数量 和质量 等方 面都 以关 中 地区最甚, 尤其在 西 安地 区形成了 以西安为 增长极的 一极四线 格局.但对游 者来说, 易造 成旅游 走回 头路 现象, 使游者一次 旅游经由的城 市数量减少 和旅 游停 留时间 缩短 , 从而造成旅 游单极增长问 题, 这不 利于陕西旅 游业的全面 发展. 因此, 从发展 战略上看 , 伴随 西康 、 西神 铁路和 西汉 高 速公路 的投 入运行, 陕 西南 北通道得 以打通.根据全省南 北狭长、 东西 窄短的 地域特 点, 应 发展旅 游增长 多极化 , 即在全省范 围内根 据 旅游 发展条件 选择几个 区域空间 旅游增长极( 笔者认为 旅游增长极 可分为 区域空 间增 长极 和旅 游 产品增长 极).如在 陕北可选 择延 安市, 在陕 南选 择安 康市 , 作 为新 的增 长极, 以带 动陕 西 南北 部的 发展, 从而 形 成以 关 中为龙 头, 以南 北为两翼, 促使陕西旅 游业的整 体推进. 在 线路设立 上, 如根 据新增长极( 如陕 南安 康) 现有 的旅 游资 源和旅游 业发 展 状况, 建 立陕 南 旅游 环行 线: 西安- 安康- 汉中- 宝鸡 .同时也可再 选择几个 旅游 产品 增长极 , 如 大力 开 发陕南 游船旅游和生态旅游,使其成为新的旅游产品增长极. 根据陕西3 大 区旅 游资源禀 赋和各增 长极旅游 发展程度及陕 西南北大通道 贯通的有利 条件, 陕西 旅游 产品 的开 发战略应 为: 以文 物 文化 旅游 和 民俗 文化 旅 游为 特色, 以关 中 周秦汉 唐和自然景观 构建的米字 型旅 游产 品网络 为基 础, 以陕南生 态旅 游、 游 船旅 游和 陕 北黄 土风 情 旅游 为 两翼, 开发南北向 旅游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