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5-06-22
投稿信箱: www85193207@126.

com 在人类历史上, 经常发生疫病、 地震、 水灾、 旱灾等自然灾害, 这让人们的 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生存面临严 重威胁. 古人很想消除这些灾害, 但又 苦无良策, 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祈求 神灵上. 驱傩, 就是我们的祖先利用神 灵驱除疫病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往往 由朝廷或地方政府组织, 因而也是国 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驱傩之俗, 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 帝时代. 当时人们认为, 人生病是鬼魅 作祟所致, 因而除病必须驱鬼. 驱傩, 就 是要驱除疫鬼. 在周代, 驱傩活动每年举行三次: 季春(农历三月)诸侯国举行, 仲秋(农历 八月)天子举行, 季冬(农历十二月)民间 举行. 后来, 不论宫中、 民间, 都只在季 冬举行. 具体时间无统一规定, 有的在 腊日(腊日之期, 历代不一. 汉代和宋代 以后, 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有 的在腊八, 有的在腊月二十四, 有的在 除夕前一天, 有的在除夕. 一般都在腊 月二十以后举行. 驱傩是跟厉鬼战斗, 因而要以威 猛的形象、 雄壮的声势取胜. 宫中或官 府驱傩, 常常动用军队参加, 其声势更 是惊心动魄, 不可一世. 周代宫中驱傩, 傩礼中的主角为 驱疫避邪的神灵方相士. 方相士由四 个疯狂、 凶猛的男子扮演, 他们身披熊 皮, 头戴假面, 面具上用金黄色画出四 只眼睛, 上身穿黑衣, 下身着红裙, 样子 非常凶恶. 行傩时方相士一手执戈, 一 手挥舞盾牌, 率领着数百个打鬼者在 宫室间奔走呼号, 搜索疫鬼, 直到把它 们全部赶出为止. 汉代宫中驱傩, 在腊日的前一天 举行, 谓之 逐疫 . 行傩前, 先由一人扮 作方相士, 其装扮跟周代相同;

`十二人 扮作十二种神兽, 身披毛皮, 头戴兽角;

再选10至12岁的孩子一百二十人, 叫做 E子 . E子们头扎红巾, 穿着黑衣, 身 挂大鼓, 手执鼓槌. 行傩时, 一人领唱, 一百二十名E子相合. 只听他们唱道: 甲作食凶, 肺胃食虎, 雄伯食魅, 腾 简食不祥, 揽诸食咎, 伯奇食梦, 强梁、 祖明共 食磔死寄生, 委随食观, 错断食巨, 穷奇、 腾根共食蛊. 凡使十二神追恶凶, 赫汝躯 拉汝干, 节解汝肉, 抽汝肺肠. 汝不 急去, 后者为粮! 歌中, 甲作、 肺胃、 雄伯、 腾简、 揽诸、 伯奇、 强梁、 祖明、 委随、 错断、 穷奇、 腾根为十二神兽, 它们所食者为各种 恶鬼. 歌词的意思是神兽们勇猛地追 赶那些为害人类的恶鬼邪魅, 警告它 们赶快逃跑, 不然就撕裂它们的身体, 将它们掏心、 挖肺、 抽筋、 扒皮, 当作干 粮吃掉! 在这惊心动魄的歌声中, 方相 士和十二神兽都跳起强劲有力的舞 蹈, 让那些魑魅魍魉们吓得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驱傩的队伍唱着跳着, 遍行宫中, 找寻恶鬼;

又手持火把将恶鬼赶出大 门. 门外, 排列整齐的骑兵早就等候在 那里, 他们接过驱傩者手中的火炬, 一 一传递, 一直传到洛水边上, 最后把火 炬抛入洛水, 算是将恶鬼投进水里, 淹 没在滚滚东流的波涛之中…… 传递火炬结束后, 各官府都供奉 代表傩人祖师的木面兽, 并在门前设 置桃梗、 苇茭, 悬挂郁垒像, 防止恶鬼再 次入侵骚扰. 至此, 排列在宫殿前阶下 的官员才渐渐散去, 驱傩仪式宣告结 束. 宋代宫中驱傩, 都在除夕举行. 参 加驱傩队伍的, 有负责皇城管理的官 员、 卫士和教坊伶人等, 多达千余人. 他 们头戴面具, 身穿各种颜色的衣服, 手 执木制彩绘的刀枪剑戟和五色龙凤 旗, 各自装扮成将军、 门神、 判官、 符使、 钟馗、 钟馗小妹、 六丁、 六甲、 五方鬼使、 灶神、 土地、 神兵等神灵, 在鼓乐声中, 浩浩荡荡地游行于宫中, 驱赶恶鬼. 最 后出宫, 来到某个水湾处方停下来, 谓之 埋祟 , 意思是将宫中的恶鬼尽行赶 出, 埋进水湾, 让它们再也不能为非作 歹, 皇宫也从此平安无事了. 民间驱傩, 尽管规模不及宫廷, 但 其威猛、 雄壮的声势则与宫廷无异. 驱 傩时, 主要以锣鼓等敲击乐器制造声 势. 驱鬼的神灵, 有的是金刚力士, 有的 是钟馗. 如唐代民间就有扮成钟馗驱傩的 风俗: 除夕驱傩时, 扮作钟馗的人蹦蹦 跳跳, 疯狂起舞, 边舞边唱道: 敢称我 是钟馗, 捉取江游浪鬼! 以此来恐吓、 驱逐疫鬼. 此外, 唐代还有傩翁、 傩母逐 疫的风俗. 据唐人李绰 《秦中岁时记》 记载, 每年除夕举行傩礼, 驱疫者中有二 老人扮成夫妇神o, 称为傩翁、 傩母, 他 们是众多驱疫神灵的首领, 率领他们 一起打鬼除害. 历代驱傩, 尽管在规模形式上不 尽相同, 但都离不开神灵, 因而都带有 浓厚的迷信色彩. 用这样的方法防疫 除病, 当然是徒劳的. 然而, 如果从活动 健身的角度考虑, 驱傩又确有除病保 健作用. 诚如宋人高承在 《事物纪原 ・ 驱傩》 中引 《轩辕本纪》 所言: 子游岛问于雄黄日: 今人逐疫出 魅, 击鼓呼噪何也? 雄黄日: 黔首多 疫, 黄帝氏立巫咸, 使黔首鸣鼓振铎, 以 动心劳形, 发阴阳之气, 击鼓呼噪, 遂以 出魅. 黔首不知, 以为祟魅也.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 在驱傩 仪式中, 人们大呼小叫, 蹦蹦跳跳, 鸣鼓 振铎, 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 它使人 强筋骨, 活血脉, 畅呼吸, 促循环, 振奋 精神, 增强体质, 因而也能预防疾病,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驱傩又逐渐演 变成傩戏、傩舞等戏剧艺术.这些傩 戏、傩舞淡化了迷信色彩,增强了舞 蹈动作,戏剧性、艺术性更强,更富 有娱乐功能和观赏价值,因而也更有 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它能在全国许 多地方流行推广,而且久传不衰,也 进一步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 冬日驱傩除疫病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老烟台人辛勤劳作一年, 春节期间各街道居民有上街扮杂耍的习俗, 扮耍 队伍中的青年小伙子尽情释放青春的活力, 充满 了对新的一年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幸福生活的憧 憬和向往. 正月初四至正月初七, 老烟台街头上都有民 间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 形式多种多样. 锣鼓声 中, 演员们边走边表演, 有扭秧歌、 舞狮子、 跑旱 船、 耍花棍、 骑毛驴、 猪八戒背媳妇、 踩高跷等等, 顽皮的小男孩儿往往会伸手去摸猪八戒凸起的胖 肚皮…… 当年老烟台街杂耍队伍中, 以西南关建昌街 (现万达广场生活区西南角)居民的高跷队最吸引 人. 锣鼓声中, 高跷队领头的是个卖膏药的, 只见 他反穿皮袄, 戴着礼帽或瓜皮帽, 戴着用高粱秆做 成的眼镜框, 打着一把油布雨伞, 雨伞的下端, 挂 着一块块膏药. 锣鼓声停, 高跷队停下表演时, 他 则念念有词, 高声喊道: 南山顶上一重碑, 碑底压 着一个买卖鬼. 问他犯了什么罪? 当初卖酒兑凉 水. 表演幽默诙谐, 使人忍俊不禁, 捧腹大笑. 卖膏药的身后则必定跟着一个男扮女装的媒 婆. 她两个耳朵上分别挂着一个红色尖尖的大辣 椒, 挽着髻, 戴着露头顶的老婆儿帽. 一手挥着一 个长长的烟袋杆, 烟袋杆上挂着一个烟袋荷包, 一 手挥着一把破芭蕉扇, 扭起来十分欢乐, 煞是好 看. 她身后, 则有戏装打扮的京剧 《白蛇传》 中的白 蛇、 青蛇、 许仙, 《拾玉镯》 中的傅朋、 孙玉姣等. 高 跷队最后则是几个光着膀子的小伙子, 他们手拿 真的刀枪剑戟, 对打起来, 刀光闪闪, 踩着高跷, 满 地滚爬, 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胆战心惊, 齐声喝彩, 使高跷表演高潮迭起, 精彩纷呈, 美不胜收. 当年西南关高跷队表演方式有两种: 一是走 到闹市区, 如新世界商场门口(已拆除, 现烟台市 民俗博物馆东侧停车场)停下表演一番. 二是请 会, 即请到家门口, 由北大街中段几家大商店如瑞 蚨祥布店、 鸿记栈茶庄、 生生堂药店的掌柜们请高 跷队在本店门口表演一番. 用喜庆的锣鼓声赶赶 霉气, 祈求本店在新的一年中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 临走时由商店资助一笔钱, 算 是对高跷队演职人员的酬劳. 如果高跷队辛辛苦 苦在你店门口表演一番,老板却无敌牌牙刷子―― ― 一毛不拔, 那明年你还好意思张口求人家 高跷队来表演吗? 用如今时髦的话说: 当年的老板 们, 也很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呢. 老烟台的高跷队 毛贤君 毛云鹏 迎家堂 老家的门槛前年年都有一条挡门 棍,等到初二过午鞭炮声声送走了家 堂,那门前的棍子也被拿走了.水 缸里的水还剩下不到一舀子,这时 候是可以挑起扁担去东边河滩上的 老井里担水了. 老家里有一口压水井,是苦水,只能用做洗洗刷刷,不能饮用.年年大年三十迎家堂前要把家 里的盆盆罐罐担满水,以备初一初 二饮用,迎家堂到送家堂这两天是不 能动扁担去挑水的. 有一次我家的水缸喝光了水,到 初二送家堂还有一天,也不能就这样 渴着,奶奶就让我拿了一刀黄表纸,到 井上烧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