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 2015-06-25 |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 东…… 歌词来自《声律启蒙》,我一下被惊艳到,于是买 了书回来补课. 我买的是中信集团出版的 珍藏版,文字之外,还插有吴冠 中老先生的
73 幅画. 一篇文字 配一幅画,很有视觉美感. 吴老先生的画, 从前我是 看过几幅的, 不过当时看得比 较潦草,只记得有江南的韵味, 却连一幅画的名字也叫不出来. 这次因为生了补课的心,总算能静心坐下来好好品味一番. 吴老先生是林风眠的弟子,曾求学国立杭州艺专、巴黎 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科班出身 的他自然画过不少油画, 不过 我偏爱的还是他的水墨画. 他的水墨画,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营造出诗一般的意 境. 最有特色的是画法,概括说 来就是 点、线、面 ,而画中的 素材, 落笔最多的则是江南水 乡风情. 一般来说,女文青普遍 怀有江南情结, 为什么吴老也 喜欢杏花烟雨的江南呢? 带着这个疑问, 我读了吴 老先生的自传 《 我负丹青》. 在 书里面, 吴老说自己最崇拜鲁 迅,是鲁迅的 《 故乡》启发了他, 让他坚定了要从江南故乡的小 桥步入自己未知的造型世界. 吴老是江苏宜兴人, 地理位置 上属于江南,画故乡对他来说, 是有着深沉的情感基础.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 画江南, 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 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 我认为最突出、 最具代表性的 是《双燕》 . 在《我负丹青》里, 吴老坦诚他最爱的一幅江南水 墨画是 《 双燕》. 读到这里时,我 重新取出了 《 声律启蒙》,翻开 来,73 幅插图中有一幅正是 《 双燕》, 当初看 的时候没有太留意,经吴老这么一提,我便重新 观赏起这幅画来. 这幅画很宽,画面简洁,总 共只画有三样东西: 一座粉墙 黛瓦的江南民居、 一棵苍劲的 枯树、两只翩飞的燕子. 视觉比 例来讲, 民居占据了画面的大 部分,虽然题为 《 双燕》,双燕的 比例却是非常小, 并且线条很 细, 不注意的话极容易就漏看 了. 可是仔细再看,目光就神奇 地被双燕锁住了. 这两只燕子 画得很活,点破了静止的画面, 蓬勃的生机感跃然纸上. 吴老 说, 《 双燕》表达了东方情思,即 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 关于 《 双燕》里的民居,吴 老说是他偶然在宁波火车站附 近发现的. 有一日,他们在普陀 海滨作画,离开舟山回宁波,离 开车尚有富余时间, 便到宁波 火车站观察, 被浜河几家民居 吸引了,于是匆匆画速写,这民 居就是 《 双燕》的母体!原来,画 画同写作一样, 也需要时时留 心搜集素材,一部作品好不好, 灵感是重要因素, 素材也是决 定性因素. 读完 《 我负丹青》, 我梳理了一下自己与吴老纸上相遇的过程,好似是连环扫盲带来 的收获.突然觉得做一块能吸水的海绵真好,平凡生活中 需要些精神糖果来助助兴、提 提味.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9 年1月20 日/星期日 / 副刊编辑部主编 责编 胡文辉 / 美编 何晓晨 / 校对 谢志忠 A10 ・ 专栏 文周刊 人 从小区出来, 沿着小区的外 墙向东走
50 米, 经过
6 棵洋槐 树, 会遇到向右的一条道―― ―就 在这个东北交汇的转角上, 一个 苍瘦干净的男人在凄冷的夜风中 守着爆米花摊. 这是个中年男人, 藏青色的棉服,藏青色的帽子,个 子不高,很瘦,有几分文雅,看起 来不像做生意的人, 倒让人觉得 像是乡村小学教语文的老师. 爆米花摊简单, 一辆三轮车 上摆放着做爆米花的圆形铁皮锅,玉米,白砂糖,奶油,小筐,纸袋. 除了这些,车的左边还立着一 根长杆,长杆上挂着一个灯,明亮 亮的,散发着暖暖的光晕. 这其实不是卖爆米花的好位 置,不但不是好位置,还非常的糟 糕. 这条向右的道行人少,路面年 久失修,路灯也坏了三盏,没坏的 灯也不怎么忠于职守,昏暗得很. 即使在白天, 很多人也不喜欢走 这里. 除非不得已,要乘坐去往郊 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