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 2015-07-15 |
夏季阳, 应少食辛温燥烈食品以免伤阴, 宜多食绿豆、 西瓜等甘酸 清润食物以清热、 祛暑、 养津;
秋季气候干燥宜少食辛燥之品, 多 食芝麻、 蜂蜜等油润之品以润燥;
冬季寒冷, 机体阴盛宜食羊肉、 狗肉等温补之品以护阳气.从反面讲, 处于不同季节、 不同状态 的身体, 它与某些饮食也不相适宜, 应当避免食用.如孙思邈曾 指出: 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 秋不食肺, 冬不食肾, 四季不食脾. 其道理在于, 春季肝气旺盛, 食肝则肝气更旺, 过则为害, 故春季 不宜食肝.夏季心气旺, 秋季肺气旺, 冬季肾气旺, 故夏、 秋、 冬季 分别不宜食心、 肺、 肾.脾旺四季, 故四季不可食脾 [4] .由此可 见, 食养必须要结合四季气候变化而因时施养. 4.
2 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 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 不同, 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 食养也存在着 一定差异性[ 5] .如冬季进补时, 北方气候多严寒, 食品可选用些大 热大温之品, 如狗肉、 羊肉;
而南方气候稍温和, 食养则可选用甘温 补品如鸡肉等.又如长期居住于海边或水上作业者, 多有湿邪内 侵, 食养时必须佐以健脾燥湿的中药, 方可达到养生之目的. 4.
3 因人制宜 由于人的体质、 年龄、 性别等差异, 食养也因人而 异.如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 以温补脾肾阳 气为主.再如阴虚质者应该多食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 以滋阴潜 阳为法;
痰湿质之人在饮食上, 则宜清淡 .不同年龄阶段的 人, 生理特点不同, 精气的盛衰不同, 也应选用不同的药膳.如老 人脏腑虚弱, 饮食上宜清淡为主, 食宜暖、 宜软、 宜缓, 禁油腻、 黏硬、 生冷之品, 以牛乳及各类粥食为宜, 亦可多食甘薯以通便;
而 婴幼儿、 学龄儿童应在原有的全面配伍基础上相应多食用含赖氨 酸高的动物食品及豆类, 还应多食维生素含量多的水果、 蔬菜以 助生长需要;
又如体胖之人宜多食蔬菜, 少食肥甘之品.
5 尤重脾胃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 , 所饮所食皆需通过脾胃的受纳、 运化, 始能化为气血, 濡养全身, 此乃 土生万物 之理也.同时, 脾 胃又是人体升降之枢, 脾胃功能正常, 人体才能健康.中医很重 视对脾胃的顾护, 张仲景的 伤寒论 中一项主要的临床原则就 是护胃气.饮食养生也正是围绕顾护脾胃展开的.无论饮食是 寒是热, 是苦是甜, 都必须要通过脾胃的运化, 才能滋养全身, 因此, 调理脾胃是饮食养生的核心.饮食养生能否实施, 实施后能 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取决于脾胃的功能状态.若遇脾胃功能 障碍者, 则更要以调理脾胃在先, 待脾胃功能恢复后, 再随证治 之.即使脾胃功能健全的人, 饮食养生时也要适量加入养脾之 品.概因脾胃功能的强弱, 是药膳能否奏效的关键.尤其对于脾 胃虚弱之人, 切不可一味强调 虚则补之 , 以免 虚不受补 , 非 但起不到补益作用, 反而增加脾胃的负担, 加重病情或变生诸症, 实为中医饮食养生之大忌也. 参考文献: [
1 ] 赵瑞. 贯穿 中和 思想的 内经 养生理 论探讨 [ D]. 黑龙江 中 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8 : 24. [
2 ] 刘朝贵. 海峡两岸 黄帝内经 养生思想研究 [ D]. 广州中医药大 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9 :
72 . [
3 ] 钱会南. 论饮食五味对体质的影响 [ J]. 中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