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6-01-25 |
20 兆瓦农业科技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已基本完成,其水土 保持监测工作也按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为此,编制本成果报告.
3 2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 40MW,本次为一期项目,装机容量为 20MW, 设计年均发电量为 1963.91 万KW?h.项目采用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 集中式逆变器解决方案,选用国产 310Wp 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共建设 1MW 的光伏发电单元
20 个.每一个单元配置
2 台500kW 组串逆变器和 1000kVA/35KV 变压器
1 台,每2台500kW 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由
1 台1000kVA 升压变压器将电压从 315V 升至 35kV, 每10 个发电单元 T 接为
1 回35kV 集电线路(地埋线路) ,共计
2 回进线,接入开关站 35kV 开关柜, 然后再通过
1 回35kV 出线接入蒙城县漆园 220kV 变电站. 本项目开关站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35KV 开关站至蒙城县长集变漆 园220kV 变电站输电线路由当地供电局负责,不纳入本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已于
2016 年11 月进入施工准备,目前已基本完成基建. 本项目由光伏阵列区、道路区、农业配套设施区(展示区)等3部分 组成,总占地面积为 64.40hm2 ,其中永久占地 64.40hm2 .项目用地已办 理土地预审手续, 并通过蒙城县规划局选址论证, 项目区全部建设内容均 位于用地红线内.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期实际开挖方 3.73 万m3 ;
回填方 3.73 万m3 ;
无弃方.项目区现状没有堆存的土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共剥离 表土 1.38 万m3 ,已全部用于项目区复耕及绿化,仅临时堆存,不设置永 久弃土场. 2.1.2 项目区概况 (1)地质 根据对该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
4 条件、冻土深度的综合分析认为,站址处于区域相对稳定区,适宜建设. 拟建站址位于淮北剥蚀堆积平原中南部, 在地貌特征上除少量山峰外, 大 部分地势较为平坦. 拟建站址场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中的淮河地层分区宿 县-阜阳地层小区,在地层层序中,除部分缺失外,一般均发育比较齐全;
从新到老不同程度发育有新生界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中生界白 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上古 界震旦系. 区内主要沉积地层为第四纪冲积物, 地层在水平方向分布稳定, 垂直 方向变化较大,自地表至 40m 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
9 层,
2、
4、
6、
9 层为亚层,其岩性为粉质粘土、粘土、粉砂等组成;
1、
3、
5、7 层为粉 质粘土;
8 层为粉砂层. 蒙城县境内由北到南主要有北淝河、 涡河、 茨河、 茨淮新河四条河流. 根据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定: 工程场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 有弱~中等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对钢结构 具有弱腐蚀性. 本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 (2)地形地貌 蒙城县位于淮北剥蚀堆积平原中南部,在地貌特征上除少量山峰外, 大部分地势较为平坦,县内西北部标高近
30 米,东南部标高为
20 米左 右,地面平均坡降 1/8500,总的地貌景观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微起伏的 平原,主要地貌特征为剥蚀堆积地形.土壤大部分为砂礓黑土,有机物质 含量低,土壤贫瘠,粘性重,通透性差,干湿涨缩系数大,渗漏性强.物 理性能极差,易涝,易旱. 全县除西北部呈东北向排列的残丘出露震旦, 寒武系灰岩、紫色页岩和沿涡河两岸为全新统(Q43)粉砂,棕红色粘土 外均被全新统(Q42)亚粘土所覆盖. 县内地貌按成因类型主要可分为 剥蚀构造残丘, 剥蚀堆积平原和堆积平原, 对农灌有影响的微地貌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