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2016-01-29
从容岁月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于希美术编辑 胥若楠 听父亲说, 爷爷以前在生产队里负责农机设 备管理, 尤其对磨面机比较精通.

大集体时代过 后, 爷爷东拼西凑, 把生产队里的几台旧机器买 了下来, 在村里开了一间磨坊. 磨坊规模不大, 加上村里也只有不足二百户 人家, 所以爷爷、 大伯和父亲就能应付过来, 利润 也是三家平分.在那个主要依靠种地为生的年 代, 这笔收入十分可观. 虽然磨坊只有几台简陋的设备, 但足以满足 人畜的需求.那时候, 人们都是把自家地里种的 麦子淘洗晾干后推到磨坊里加工成面粉.同样, 农村各家各户也不是买现成的饲料喂牲口, 而是 把自家地里生产的玉米、 地瓜干等粗粮拿到磨坊 里加工成面粉, 再根据情况制作成不同的饲料喂 牲口.正因如此, 爷爷的磨坊几乎每天都有活 儿. 为了不耽误地里的农活儿, 磨面一般在清晨 进行.有些人家会在前一天傍晚就把需要加工 的粮食拉到磨坊, 过完磅后把一袋袋粮食按顺序 靠墙堆在一起.爷爷也会根据粮食的多少来决 定开工时间, 有时候加工量大, 大家天不亮就得 起床去磨坊干活. 有一次我醒得早, 非要吵着跟父亲去磨坊 玩.父亲架不住我哭闹, 就领着我出了门. 磨坊跟爷爷家的房子紧挨着, 有三间房那么 大, 只不过是通开的, 还有一个开放的院子.我 跟父亲去的时候, 院子里就已经有好几户人家拉 着平板车在等候了. 磨坊里只有三台机器, 靠东的一台是磨小麦 的, 中间一台是磨玉米和地瓜干的, 靠西的一台 最小, 是加工煎饼糊糊的. 爷爷忙着给粮食过磅, 把人名和斤数记在一 个小本子上.大伯把粮食袋上的绳子一一解开, 捋好后再用一块石头压在窗台上.父亲让我坐 在门口一个装着玉米的尼龙袋子上, 并嘱咐我不 许乱跑, 然后就去帮忙了. 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后, 爷爷拉开电闸, 磨 小麦的机器开始轰隆隆作响.父亲迅速把一袋 小麦扛在肩上, 递给站在梯子上的大伯.大伯接 过袋子, 把小麦缓缓地倒进加工仓.这时, 坐在 机器下方出面口的爷爷早已把两个空面粉袋子 放好. 看着爷爷时不时地提一下面粉袋子, 我再也 坐不住了, 悄悄溜了过去. 刚磨出的面粉带着淡淡的香味, 经过一个长 长的布筒, 缓缓地流到爷爷面前的两个袋子里. 不一会儿, 其中的一个袋子就装满了.爷爷攥住 长布筒不让面粉流出, 父亲接过装满面粉的袋子 迅速搬到一边, 爷爷从旁边又扯来一个空面粉袋 子, 把布筒塞进袋子里, 同时也松开了手, 面粉又 缓缓流进袋子里.眼看着父亲搬走了两个面粉 袋子, 而另一个袋子却迟迟没有装满.我心想, 可能是出面口堵住了, 就冲爷爷指了指另一个袋 子.爷爷明白了我的意思, 示意我可以往前扯开 袋子口看一看.原来另一个袋子里装的不是白 面, 而是麦麸. 有些人家条件差, 会在磨面之前就告诉爷爷 把他家的粮食多磨几遍, 其实就是将麦麸倒进加 工仓里再磨几遍.这样一来, 虽然面粉略显粗 糙, 颜色也不是很白, 但在量上相对多一些, 吃起 来也宽裕. 爷爷在记账的时候就认真标注好谁家的麦 子磨几遍, 免得操作失误让人家挑出毛病. 由于各家送来的粮食的干燥程度不一样, 磨 出的面粉质量也各不相同.如果遇上哪家送来 的粮食太潮湿, 磨面机的出口就很容易被堵住, 导致机器停运.随着时间的推移, 设备也逐渐 老化, 磨面机出现故障的次数越来越多.如果 遇上大修, 甚至要停产一周.这对于当时主要 依靠磨坊磨面的庄户人来说可是等不起的.爷 爷思前想后, 决定对磨坊进行改造, 更换磨面设 备. 爷爷挑了个空闲日子, 和父亲去了一趟市 里.他们两人连午饭都没舍得吃, 把钱全花在了 买磨面设备上,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设备安装调试完的那天晚上, 爷爷喝了几 盅白酒, 他虽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 但话里话 外都是对磨坊未来的期盼.种了半辈子地的爷 爷, 深切地体会到从地里刨食的不易, 所以他深 知磨坊对这个家意味着什么. 改造后的磨坊, 不管是在加工数量方面还 是在加工质量方面, 都有了很大提升, 再加上爷 爷诚实守信, 做事认真, 磨坊的生意越来越好. 不仅本村人来磨面, 就连周边几个村子的人听 说磨坊改造了, 也赶着牛车把粮食拉过来加工. 那段时间, 我早上醒来基本上见不到父亲, 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 母亲也会去磨坊帮忙.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 各种农用机械替代了牛, 饲料喂养的猪 肉成了人们餐桌上的 常客 .于是, 过去家家 户户养牛养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家畜少了, 各家对饲料的需求自然也少了, 于是磨坊中间那台机器逐渐闲置下来. 再后来我到外地上学, 只是寒暑假回老家 听父亲讲一些关于磨坊的事情.随着面粉厂生 产的成品面粉逐渐普及, 来磨坊磨面的人越来 越少.渐渐地, 磨坊从天天开工变为三天一开 工, 院子里也没了过去热闹的场景. 眼看着磨坊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 单纯靠 种地收入又太低, 父亲和大伯只好去周边村子 的砖瓦厂打工. 年近八十的爷爷既没有力气出去打工, 也 对日渐衰落的磨坊无能为力, 他好像一下子苍 老了许多.爷爷说: 别人不来磨坊磨面, 咱自 己磨面吃. 所以多年来, 爷爷家、 大伯家和我家 一直坚持吃磨坊里磨的面.在外边吃久了又白 又胖的馒头, 偶尔回家吃几次母亲用磨坊磨出 的粗面做的馒头, 觉得味道格外香甜. 有时候也有人送来麦子让爷爷给加工面 粉, 说是在外地的孩子想吃小时候的粗粮馒 头.这时爷爷就会高兴地喊父亲来给人磨面, 而且还不收钱.父亲很不理解爷爷这样做到底 图啥, 几次建议爷爷关了磨坊, 别再接这样的活 儿, 可爷爷始终不听. 前不久, 我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爷爷.父亲 说, 爷爷现在成了大忙人, 不是忙着磨面, 而是 忙着种菜.原来, 爷爷把磨坊的院子改造成了 一个菜园子.从春天到秋天, 凡是能在集市上 买到的蔬菜种子, 爷爷都会买一些来种在菜园 子里.种出的蔬菜除了自己吃, 他还会送给街 坊邻居们. 父亲说爷爷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闲不 住, 也不忍心看着磨房的院子荒废, 才整日在菜 园子里忙活.我觉得爷爷是舍不得他的磨坊, 否则他不会经常坐在菜园子里冲着磨坊发呆. 因为在那三间屋里, 有忙碌的时光, 有奋斗的汗 水, 有全家的希望, 还有爷爷最后的坚守. 爷爷的磨坊 赵国霞 离开祁连县, 大巴载着享受了西北风光稍显 疲惫的游客们驶回西宁.在数小时的行程中, 回 顾这次西北之行感慨良多. 甘肃、 青海两省的自然条件, 给两省的经济 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局限, 尤其是对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