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 2016-02-07 |
2 6
2 7 ] .新近纪末期, 从大约1
1 M a到7 M a期 间是较大 规模的侵蚀阶段, 形成以长梁为主的地801第2期 李同录, 等: 甘肃天水地区黄土极限状态边坡的统计分析 貌[
2 8
2 9] , 成为第四纪风积黄土沉积的基底[
3 0] .由于 缺乏宽阔平坦的沉积环境, 该区第四纪黄土堆积层 明显比西北部会宁地区薄.第四纪初期陇西盆地随 青藏高原及周围山地一起抬升, 剥蚀面解体, 渭河及 其支流下切, 沿河两岸形成六级阶地, 呈现出现在的 黄土梁、 峁地貌以及山梁、 沟壑等地形. 地质演化历史控制了该区黄土边坡的成因及发 育过程[
3 1
3 3 ] .对该地区边坡地层结构进行调查, 发 现坡高3 0m 以下的边坡主要为 Q
3 地层,
3 0~6 0m 极限边坡含 Q
2、 Q
3 地层,
9 0m 以上边坡含 Q 1―Q
3 的连续沉积序列.调查的极限状态边坡中, 低坡陡, 高坡缓, 坡度随坡高的增高而降低幅度增大.按照 上述极限状态边坡判别标准, 对现场确认的极限状 态边坡测量了其地形断面, 共测边坡断面5 1个.根 据断面统计了各边坡的坡高、 坡度( θ) 和坡宽( 斜坡 线的水平投影) , 统计结果列于表1 .所测最高边坡 为1
4 8 . 6m, 坡度为2
2 .
6 ° ;
最低边坡为4
4 . 4m, 坡度 为4
1 .
9 ° .采用坡高( ) 和坡宽( ) 进行相关性分析, 将坡高和坡宽均取自然对数, 绘制在双对数坐标上, 可见符合双对数线性关系( 图2 ) .其拟合方程为 l n ( / m) =0.
5 1
6 l n ( /m) +1.
9 5
0 2 =0.
9 4(
1 ) 式中: 为相关系数. 表1 实测极限状态边坡坡度和坡高 .1 状 衾謇 笮蚝 坡高/ m 坡度/ ( ° ) 序号 坡高/ m 坡度/ ( ° ) 序号 坡高/ m 坡度/ ( ° )
1 4 4.
4 4 1.
9 1
8 6 4.
3 4 7.
7 3
5 9 9.
7 3 2.
0 2
4 5.
7 5 1.
1 1
9 6 5.
2 4 3.
4 3
6 1
0 4.
8 3 0.
4 3
4 5.
9 4 8.
8 2
0 6 5.
4 3 2.
5 3
7 1
0 7.
7 3 2.
3 4
4 7.
3 3 5.
4 2
1 8 0.
1 2 6.
9 3
8 1
1 0.
2 2 4.
7 5
5 0.
2 5 0.
2 2
2 8 0.
3 2 7.
2 3
9 1
1 3.
7 3 5.
3 6
5 1.
5 5 2.
5 2
3 8 2.
0 2 8.
7 4
0 1
1 5.
6 3 1.
7 7
5 1.
5 5 3.
1 2
4 8 5.
6 2 7.
4 4
1 1
1 9.
2 3 6.
7 8
5 1.
6 5 2.
3 2
5 9 0.
1 2 8.
1 4
2 1
2 3.
4 2 3.
6 9
5 2.
3 5 1.
4 2
6 9 0.
9 3 8.
7 4
3 1
2 5.
5 2 2.
0 1
0 5 3.
6 5 2.
4 2
7 9 1.
0 3 7.
2 4
4 1
2 5.
9 2 2.
5 1
1 5 4.
1 5 3.
2 2
8 9 1.
8 3 6.
7 4
5 1
2 6.
2 2 4.
2 1
2 5 4.
4 5 5.
1 2
9 9 2.
3 3 8.
6 4
6 1
2 7.
8 3 7.
7 1
3 5 7.
2 4 6.
1 3
0 9 2.
5 2 7.
3 4
7 1
2 8.
3 2 4.
3 1
4 6 1.
4 4 5.
4 3
1 9 3.
2 3 5.
7 4
8 1
3 0.
5 2 3.
8 1
5 6 1.
8 3 4.
8 3
2 9 4.
8 3 7.
9 4
9 1
4 2.
7 2 0.
7 1
6 6 2.
7 3 9.
2 3
3 9 9.
1 3 7.
3 5
0 1
4 6.
7 1 9.
8 1
7 6 2.
9 4 2.
5 3
4 9 9.
6 2 5.
5 5
1 1
4 8.
6 2 2.
6 图2 极限状态边坡坡宽和坡高的关系 .2镒 遄 嶙 衾 謇 2强度参数反演 通过测量和统计, 可以获得极限状态边坡坡高 和坡宽的关系.但是在工程实际中, 一般不会按极 限状态进行设计, 而是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给定安全 系数, 设计坡度或坡宽[
3 4 ] .为此, 可根据极限状态边 坡进行参数反演, 再根据反演得到的参数计算不同安 全系数下的坡宽和坡高, 并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