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 2019-08-02 |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07-09发布 2011-01-01实施 发布环境保护部目次前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农村分类.2
5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2
6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控制.8
7 农村空气污染控制.9
8 农村生活污染监督管理措施.10 i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 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指导农村生活污染 控制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0 年7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1 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监督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
9958 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
4750 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 GB/T
16154 民用水暖煤炉热性能试验方法 GBJ 125-89 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CJJ/T65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SL
3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CJJ/T 65-
2004、GBJ125-89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村生活污染 Town and Village Domestic Pollution 指在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废气、人(畜)粪便和部分与人们生活相关产生的农田固体废物等污染.不包括为日常生 活提供服务的工业活动(如村办企业,如农产品加工、集中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3.2 黑水 Blackwater 指厕所冲洗粪便的高浓度生活污水. 3.3 灰水Greywater 指除冲厕用水以外的厨房用水、洗衣和洗浴用水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 3.4 分散处理 Decentralized Treatment 指以就地的处理方式,对农户、街区或独立建筑物产生的生活污染物进行处理,不需 要大范围的管网或者收集运输系统.
1 3.5 集中处理 Centralized Treatment 指对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染物(污水或垃圾)通过管道或车辆收集,输(运)送 至指定地点,并进行处理处置的方式. 3.6 低能耗分散污水处理技术 Low Consumption and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包括人工湿地、土地处理、氧化塘、净化沼气池、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地埋式)等处理 技术,适合于小范围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以及黑水单独处理.
4 农村分类 为了便于农村生活污染控制分类指导,本标准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 环境自然条件,把农村划分为
3 种不同类型: a) 发达型农村,是指经济状况好(人均纯收入>
6000 元/人・年) ,基础设施完备,住宅 建设集中、整齐、有一定比例楼房的集镇或村庄. b) 较发达型农村,是指经济状况较好(人均纯收入 3500-6000 元/人・年) ,有一定基础 设施或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住宅建设相对集中、整齐、以平房为主的集镇或村庄. c) 欠发达型农村,是指经济状况差(人均纯收入95 (1) 氧化沟一般建为环状沟渠型,其平面可为圆形和椭圆形或与长方形的组合型.农 村地区其四周池壁可根据土质情况挖成斜坡并衬砌,也可为钢筋混凝土直墙.处理构筑物 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条件,采取防冻措施. (2) 氧化沟的渠宽、有效水深视占地、氧化沟的分组和曝气设备性能等情况而定.一 般情况, 当采用曝气转刷时, 有效水深为 2.6~3.5 米;
当采用曝气转碟时, 有效水深为 3.0~ 4.5 米;
当采用表面曝气机时,有效水深为 4.0~5.0 米. (3) 在氧化沟所有曝气器的上、下游应设置横向的水平挡板和导流板,以保证水平、 垂直方向的混合.在弯道处应该设置导流墙,导流墙应设于偏向弯道的内侧.可根据沟宽 确定导流墙的数量,在只有一道导流墙时可设在内壁 1/3 处(两道导流墙时外侧渠道宽为池 宽的一半).导流墙应高出水位 0.2~0.3m. (4) 氧化沟内流速不得小于 0.25m/s. (5) 当采用脱氮除磷时, 氧化沟内应设置厌氧区和缺氧区, 各区之间的设计应符合 5.4.3 中规定. 5.4.5 生物接触氧化法 (1) 接触氧化反应池一般为矩形池体,由下至上应包括构造层、填料层、稳水层和超 高组成,填料层高度宜采用 2.5~3.5m,有效水深宜为 3~5m,超高不宜小于 0.5m.反应池 一般不宜少于两个,每池分为两室. (2) 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应防止短流,出水采用堰式出水,集水堰过堰负荷宜为 2.0~3.0L/s.m,池底部应设置排泥和放空设施. (3) 接触氧化池的 BOD5 容积负荷,生物除碳时宜为 0.5~1.0 kgBOD5/(m3 ?d),硝化时 宜为 0.2~0.5kgBOD5/(m3 ?d).反应池全池曝气时,曝气强度宜采用 10~20m3 /m2 ?h,气水比 宜控制为 8:1. (4)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产生的污泥量可按每千克 BOD5 产生 0.35~0.4kg 干污泥量计算. 5.4.6 污泥脱水优先考虑自然干化和堆肥处理. 污泥干化场建设需要考虑污泥、 产量以及 当地的气候、地质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干化场宜建在干燥、蒸发量大的地区. (1) 污泥干化场的污泥固体负荷量,宜根据污泥性质、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和蒸发量 等因素确定. (2) 污泥干化场宜分两块以上块数;
围堤高度宜为 0.3~0.7m,顶宽 0.5~0.7m.干化
6 场平均污泥的深度为 20cm.寒冷地区或雨水较多的地方,应当适当加大干化场面积. (3) 污泥干化厂宜设人工排水层.排水层下宜设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宜采用粘土,其 厚度宜为 0.2~0.4m, 也可采用厚度为 0.1~0.15m 的低标准号混凝土或厚度为 0.15~0.30m 的灰土.上层宜采用细矿渣或砂层,其均匀系数不超过 4.0,粒径介于 0.3~0.75mm 之间, 铺设厚度200~460mm;
下层宜采用粗矿渣或砾石, 其粒径介于3~25mm, 铺设厚度为200~ 460mm. (4) 干化场应设置有排除上层污泥水的设施,对干化场排出的废水应进行收集,排回 污水处理厂处理. (5) 露天干化场应防止雨天产生的污泥淋滤液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封闭或半封闭环境 进行自然干化过程,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5.4.7 污泥堆肥宜采用静态堆肥,并设顶棚设施,不宜露天堆肥.污泥堆肥设计参数可参 照6.2.2 垃圾堆肥处置相关规定. 5.4.8 污泥处置应考虑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方式包括绿化种植、农肥、填埋、废弃坑塘覆 土等. 5.5 雨污水收集和排放 5.5.1 农村污水收集应根据经济水平、 排水系统现状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合流制适用于雨 水和处理后污水排放,选择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采用截留式合流制,选择较小的截流倍数 (1~2 倍) ,以节约截流管的投资和后续处理费用. 5.5.2 农村雨水流量计算如下: Q q F ? = * * (2) 式中:Q ―雨水流量, ( / ) L s ;
? ―径流系数,根据各地情况不同选取 0.3~0.6;
q ― 降雨强度[L/(s.hm2 )],参照 GB50014;
F ―汇水面积(hm2 ) 5.5.3 农村雨水及处理后污水宜利用边沟和自然沟渠等进行收集和排放, 沟渠砌筑可根据 各地实际选用混凝土、砖石或粘土夯实.沟渠的宽度、深度及纵坡应根据各地降雨量和污水 量确定.边沟的宽度不宜小于
200 毫米,深度不小于
200 毫米,纵坡应不小于 0.3%,沟渠 最小设计流速满流时不宜小于 0.60m/s. 5.5.4 农村处理过的雨污水应考虑资源化利用, 其排放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 首先通过坑 塘、洼地、农田等进入当地水循环,避免直接排入国家规定的功能区水体.进入当地地表水 体的雨污水,水体集蓄能力应大于汇水区初期降雨量(3~5 分钟) ,确保初期雨水和处理后 污水排放量小于当地地表水体储水容积. 5.5.5 农村雨水收集前应设置简易平流沉沙设施, 停留时间控制于 30s~60s, 水平流速控 制于 0.15~0.3m/s之间,并设计相应的除砂措施. 5.5.6 鼓励雨水就地净化利用,依赖植物、绿地或土壤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处理,当地水 循环系统包括天然水体和土壤系统,设计参数可分别参考稳定塘设计和人工湿地设计.
7 5.6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引导 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功能水体、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 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 应严格控制农村生活污染的排放.
6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控制 6.1 垃圾收集与转运 6.1.1 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生活垃圾应实现分类收集,并且分类收集应 该与处理方式相结合. 农村生活垃圾宜采用分为农业果蔬、 厨余和粪便等有机垃圾和剩余以 无机垃圾为主的简单分类的方式收集. 有机垃圾进入户用沼气池或堆肥利用, 剩余无机垃圾 填埋或进入周边城镇垃圾处理系统. 6.1.2 执行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 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的农村,合 理设置转运站和服务半径. 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 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1.0km;
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点,服务半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