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 2016-03-25 |
但我们亦可在猎杀游戏中,看到罗马帝国竞技场的影子.西元头几 百年,许多基督徒在竞技场中洒下殉道鲜血,基督教蒙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 ,宣布基督 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后,罪犯、俘虏仍然年复一年被丢到场中,与猛兽或人类搏杀, 直到五世纪中一位清修僧侣以生命唤醒了民众与罗马皇帝,才终止了嗜血暴行. 《饥饿游戏》里,为猎杀游戏喧嚷鼓噪的是施惠国都城的人民,十二行政区的人民被强迫观 戏,眼目不得离开转播萤幕的老百姓,与历史上那些目睹弱势者遭凌迟的先行者,不是有些声气 柯林斯(Suzanne Collins) 校园
63
2012 /
9、10月号 尴尬少年游相通吗?责难环境和他人是容易的,但《饥饿游戏》质疑读者自身,若代代都不乏残酷演出的观 戏者,若少年们掀开报章杂志,转开电视屏幕,对社会新闻津津有味时,是否点醒了我们,每个 人都有隐性噬血基因? 今时点 《饥饿游戏》三部曲吸引众多讨论,主要在於书里对当代欧美社会与文化有多面向的批评:电 视真人实境秀、都城无稽流行风、社会贫富阶级落差(都城朱门酒肉臭,境内路有冻死骨) 、各 区遭严密监监控、新闻管制、穷兵黩武的战争……所有施惠国社会的主要经纬,都能在当前浮 世找到交集.举例来说,有高中生回应: 「其实,中学校园也像一个分群结党,弱肉强食的竞技 场.」或者翻翻流行杂志,对照街头青春男女模样,会发现时尚力量往往超过少年荷包或独立思 考的能力……因为读者能轻易在《饥饿游戏》呈现情境,与自身当下处境玩「连连看」的游戏, 自然不觉书中世界遥远陌生.甚至某些少年读者开始在书中似曾相识的情境中,顿悟当下世界的 畸形怪样! 未来点 与欧威尔经典科幻小说《1984》相类,饥饿游戏严肃批判了未来假想社会中专权独裁的政 府,也交叉承现了年轻人对爱情的迷糊与认真.不一样的是, 《1984》中的恋人,至终在极权下 身心破碎,成为恨的奴仆;
而饥饿游戏里的比德与凯妮丝,虽然经历了灵魂与肉体的黑暗幽谷, 最后还是能为彼此点燃希望的蜡烛―在这一点上,柯林斯大胆地描写了理想破灭,人性懦弱、 狡诈等负面后,仍回归青少年小说传统(与成人文学不同) ―不管现实多麽黯淡,人性如何扭 曲,隧道何等黑暗漫长,尽头仍有一芯闪烁希望的星星之火. 以小搏大的故事 从阅读影响力来说,主角凯妮丝是全书当然灵魂人物.她的言行如此鲜活,内外在的转变如 此具体,如她手里百发百中的羽箭,射入读者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甚至痛楚的印记.我们与她同 感贫困生活里的挣扎、竞技场上求生救死的惊险、对自己革命角色的疑虑、夹杂著三角初恋的困 扰、对逝去父亲的怀念、对软弱母亲的爱恨交织、对妹妹的保护怜恤……她成为英雄象徵,不是 因为她完美无瑕,也不是因为她智勇无匹,而是因为她每回在绝境里作出的选择―举手替代妹 妹小樱出征,与比德共同伸手亮出毒莓,甚至最后牵手重建家园;
她都是在苦难深渊里以手表 心―心的大小与拳头相当,爱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然而《饥饿游戏》同时有著比个人损失与牺牲更宏大的图画,这个关系人权和人道的故事, 批判了当代社会和文化、政治、战争与权力.从这点看,柯林斯的作品若能流传,是因为她同时 塑造了有血肉的人物,到位地批判了现世问题,又传递了普世关怀的信息.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