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2016-03-31
2019 年1月18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陈琰泽 科技 ・健康 新华社上海

1 月17 日电(记者周琳)从 互联网+ 到 AI+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2018 年, 核心技术攻 关、 人才梯队培养、 实体产业落地……我国人 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更新换代.

1 月15 日, AI 青年科学家联盟多位专家在上海表示,

2019 年, 中国 AI 产业的发展将逐步走向成熟. 趋势一: 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 养系统化发力

2018 年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系统 化培养的元年, 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人工 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 不少学校开始申请人工 智能专业, AI 高中教材试水, 创新型企业频 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 依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等国家工程 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年开设了人 工智能本科学科, 考虑到学科的综合性和交 叉性, 采用 '

X+2'

的模式, 从大三进行人才遴 选,

2019 年下半年将迎来学校第一批人工智 能本科专业毕业生. 课程分为模式识别、 机器 学习等基础理论必修课, 以及计算机视觉、 智 能机器人等前沿选修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动化系教授查正军说.

2019 年, 如何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 置、 打通产学研的链条, 成为突破重点. 现在 还处在缺一系列课本、 精品课程以及如何培 养本科人才体系的阶段, 这也是现在人工智 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任务 . 浙江大学计算 机学院副院长吴飞说, 推进高等学校人工智 能交叉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凯建议, 人工智能 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用化和国际 化两个方向, 从实际遇到的问题中抽象出科 学问题, 反过来对理论研究产生正面影响. 趋势二: 产业落地一边挤出 泡沫, 一边深入痛点 人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技术前五年的创 造性, 低估后五年的破坏性 . 上海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说, AI 产业 可能会经历一段调整期, 挤一挤泡沫. 同时对 于产业界来说, 场景驱动为实体经济降本提 效, 也会向更多行业继续深入. 退潮方知谁在裸泳. 专家认为, 在挤泡沫 的过程中,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开拓更多元 的产业场景和更深入的产业链条. 未来在人 工智能领域可能诞生类似英特尔这样的平台 级和底层级公司, 这是产业界的共识, 但谁是 赢家仍不得而知. 专家表示, 从算法端向上下游延伸, 芯片 和开源开放平台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硬件和 软件基础, 正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部 分. 商汤科技首席执行官徐立认为, 这一波 AI 浪潮在某种意义上, 就是在行业中挖掘更 深的痛点, 深入应用, 将更多技术做到超过工 业红线, 为行业创造价值. 针对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 上海发布了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的 需求 单 , 囊括了 AI +安防、 工厂、 家庭、 交通、 金融、 社区、 学校、 医院、 园区、 政务

10 大领域. 政府 牵线 对接供需, 让人工智能企业能与更 多客户迅速匹配, 既包含垂直具体场景, 又兼 顾行业通用需求, 还探索园区集成方案.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表示, 在上海 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22 条 的基础上, 徐汇 将聚焦 AI 企业最关注的场景开放、 技术研 发、 创新应用、 金融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 营 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 聚的制度生态环境, 使这里成为最适宜人工 智能发展的制度供给试验田. 趋势三: 瞄准新一代人工智 能技术共闯 无人区 现在, 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深度学习已 经成为工具式的开发手段, 下一代神经网络 的方向是什么? 未来十年, 人工智能的新引擎 是什么? 业内专家认为, 下一步 AI 重点需要 加强基础理论的创新和研究. 吴飞认为, 从基础理论上看, 数据智能日 趋成熟、 类脑智能蓄势待发, 双智 结合带来 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 是未来要 把握的方向. 专家表示, 年轻的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家 和企业家, 正负担起寻找下一个十年行业发 展的重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