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6-05-09 |
1、打造中等城市.到2030 年,大方县中心城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发展成为贵州西部经 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实现城市功能多元化、布局结构合理化;
2、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以 两型 标准引导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和 循环经济,建设城市产业集聚区,保证城市充分就业;
3、形成人居环境良好、宜居的城市.城市实现有机生长,突出山地城市特色,建成节能省 地型城市.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提高城区绿地率达 30%、绿化 覆盖率达 35%,人均公共绿地达 8.0m
2 .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条件,提高居住水平,人均住宅面积 达35m2 以上;
4、城市公共服务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 lOO%,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 100%.
第二节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第十二条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近期全县总人口达 108.0 万人,城镇人口 38.0 万人,城镇化水平 35.0%;
远期全县总人口达 123.0 万人,城镇人口 69.0 万人,城镇化水平 55.0%.其中
2020 年全 县总人口达 113.0 万人,城镇人口约 48.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 43.0%左右.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三条 城镇发展战略 实施中心集聚发展.加强大方县中心城区和毕节市中心城区的协调和联系,形成整体性较 强的城市区域,共同打造贵州省西部经济带和贵州省西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强化点轴发展.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沿线基础较好、区位适中、潜力较大、特色突出的 中心镇为节点,加强沿线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提高城镇对经济的承载作用,促进县域 经济发展布局相对均衡.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改善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提高交通通达性,依托 大方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年) 文本
3 本土优势资源和条件,突出发展乡镇企业和工业小区,培育特色、专业化的产业,形成一乡一 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层次比较丰富的城乡布局格局,不断扩大中小城镇对县境腹地的服务范围 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第十四条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到2030 年,全县形成
1 座中心城市(大方县中心城区)、6 座中心镇(黄泥塘镇、瓢井镇、 百纳、普底、猫场镇、雨冲)、25 座一般城镇及乡集镇(马场镇、达溪镇、长石镇、羊场镇、高店、绿塘、果瓦、鸡场、沙厂、鼎新、牛场、理化、凤山、安乐、核桃、八堡、兴隆、大山、 黄泥、大水、三元、星宿、文阁、小屯、六龙)构成的城镇体系框架. 中心城区包括大方老县城和双山镇、飞雄、竹园、东关、响水等建成区,文阁、小屯、羊场、六龙等作为中心城区的近郊卫星镇. 第十五条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到2030 年,形成
35 万人、1~5 万人和小于
1 万人的规模序列. 中心城区人口
35 万人,规划区内的文阁、小屯、羊场、六龙等卫星城镇人口共
5 万人.(见 附表四) 第十六条 城镇职能结构 分为综合型、工矿与工业、交通、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五类.响水、文阁、小屯、羊场 等卫星城镇属综合型职能.(见附表五) 第十七条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到2030 年,通过铁路、公路的建设带动,各级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 中心镇作为增长极,以其它建制镇为基础、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的 K 字型空间布局格局.充分 突出和扶持大方~金沙城镇带、瓢井―大方―织金城镇带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由老县城和双 山、飞雄、松林片区共同构成的中心城区,与毕节市中心城区空间整合,协调发展. 第十八条 城镇建设标准 按照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提出城镇的相应建设标准,通过规划调控,引导和分类指导城镇 建设. 第十九条 重点城镇建设发展 大方县中心城区:与毕节城市构成全区的中心和大方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 纽,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型工业发展基地之一.老城区主要往北向东关方向、往西靠近贵毕路、 往西南向新铺方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