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 2016-05-16 |
电话:0771-5690065
6 要闻 史学家曾经这样评价抗美援朝 战争:这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如今已是
83 岁高龄的张奎,是 全程参加了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
7 月18 日,记者随合山市人武 部的官兵,来到老人家中探望慰问. 老人白发斑斑,精神矍铄,胸 前的诸多勋章格外耀眼. 老英雄至今记得,
16 岁那年, 政府号召有志青年入朝作战,保家卫国, 他 洗脚上田 , 换上戎装, 扛起枪 杆, 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者,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打过鸭绿江的那个夜晚, 我们 打了
50 多个美国兵.一边打一边行 军, 和敌人激烈交战, 枪声、 炮弹声在 耳边轰轰作响. 老人回忆说. 由于作战勇敢, 张奎很快担任了志 愿军榴弹炮2师28团指挥连的班长. 有一次,张奎上阵地观察敌情 被敌人发现,和敌人展开了枪战,中弹当时,他没感觉, 下来后,才 知道负伤了. 在战场上,由于后勤保障跟不 上,张奎和战友们不仅要与武装到 牙齿的联合国军交战,还要忍受饥 饿与寒冷的煎熬.老英雄至今记得, 他所在的连队有一次七天七夜没吃 一粒米, 只能靠啃树皮、 草根, 喝雪水 补充体力,即便是这样仍然坚守阵地, 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 有什么样的军队在如此艰苦卓 绝的环境,还能保持如此强悍的战 斗力? 志愿军入朝之前,联合国军总 司令麦克阿瑟曾断定中国不敢出兵. 然而,麦克阿瑟低估了刚刚解 放的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 决心,更低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 支从雪山草地浴火重生的新型人民 军队的勇敢与顽强: 这支军队,在飞夺泸定桥的战 斗中,曾经创造了一日一夜行军
120 公里的纪录;
这支军队,在平型关血战中,指战员子弹全部打光,用刺刀手刃 日军于关下;
这支军队,在淮海大战中,硬 是用
60 万人包了国民党反动军队
80 万人的 饺子 . 果然,决战朝韩,英勇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再次用 撕心裂肺的军 号声 尖利刺耳的哨子声 和 排 山倒海的冲锋 ,把这支军队能征善 战的威名传到世界. 作为那场伟大战争的亲历者,说起当年上甘岭的战斗,张奎仍然 很激动.
1952 年的上甘岭战役,面对那 座先后投入
6 万多兵力、发射炮弹
190 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 余枚、被削低了两米也攻不下来的小小山 头,美军咒骂志愿军官兵是 用烈 性酒麻醉了的疯子 . 多年后,中国将军金一南访问 西点军校,陪同他的美军胡珀中校,仍然这样发问: 我们知道你们 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守卫,但是不明 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 胡珀中校的一席话,让金一南 长久不忘:美国军人对 八一 的含义虽然弄不清楚,但是通过交战,他们知道了这个标记不能轻视. 近代以来, 中国多次在帝国主义强 加给我们的战争中一败再败, 中国人的 民族自信曾一度十分低下.然而, 新生 的人民军队用辉煌的胜利, 帮助一个 民族愈合了民族精神懦弱的创口. 萨镇冰, 曾是参加甲午海战的北 洋水师老兵.终其一生, 老人无法忘 怀当年海战的惨败.然而,
1951 年当 这位甲午水师老兵听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追击联 合国军、 攻入汉城, 回想
57 年前甲午海战的屈辱, 不禁兴奋赋诗: 五十 七载犹如梦, 举国沦亡缘 汉城, 龙游浅水勿自弃, 终有扬眉吐气天. 扬眉吐气靠什么?答案,就在 志愿军老战士张奎肩胛骨深处的一 颗弹头上.作为与世界上最强大军 队交手的老英雄,对待这颗弹头,张奎的态度依然虎虎生威: 就让它 留在里面,当作永久的纪念. 当年,毛泽东曾对中国人民解 放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作出理论 概括: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 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 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 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 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 人所屈服. 今天,面对强国梦、强 军梦的召唤,中国军民要想取得新 的胜利,仍然一刻也不能缺失这种 伟大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