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6-07-07

85 年前的寒秋, 红军将士集结完毕, 分8个主要渡口出发. 前方是不可预知的险阻与恶战, 或许 心中有些许害怕与畏难, 或许心中记挂着 家中嗷嗷待哺的幼儿与年迈的父母. 当年的红军, 到底靠什么就坚定从 容地出发? 答案, 或许在华屋自然村的

17 棵青 松的年轮里. 在瑞金叶坪乡华屋,

85 年前的一个 夜晚, 妻子即将临产,

26 岁的红军丈夫华 钦材接到了集结出发的命令.出发前, 他与村里其他

16 位红军华氏兄弟来到岭 上栽下

17 棵松树, 并告知家人 见松如见 人 , 在革命胜利后再相见.然而,

17 位 华氏子弟都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 信念, 会让人豪气凌云, 信仰, 会让 人将生死度外. 无论历经多大险阻, 也必须把发电 机背到指定地点, 这是使命! 就是这种 信念, 于都籍红军战士段九长、 谢宝金等 人硬是把当时党中央唯一的一个

68 公斤 重的手摇发电机, 肩背手扛一路长征抵 达延安. 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长征根 本走不了一步! 长篇纪实文学 《长征》 的 作者、 军旅作家王树增说, 长征本质上 就是一条信仰之路, 长征胜利靠的是信 仰.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

85 年后, 一部 即将上映的战争题材影片 《八子》 引发了 关注, 这部电影来源于苏区一个真实的 故事:

1934 年5月30 日, 《红色中华》 刊登 消息 《勇敢坚决当红军》 : 下肖区七堡乡 第三村有一家农民, 他们共有弟兄八人 ……全体报名加入红军. 这则消息采自 瑞金沙洲坝下肖区杨家.农民杨荣显响 应 扩红 号召, 先后让

8 个儿子全部参加 红军并送上前线.然而, 这位父亲从此 再也没能见到他的孩子们. 在当年的苏区, 扩充队伍时, 人民群 众积极参军参战;

需要支援时, 人民群众 节衣缩食向红军捐献军需及生活物资;

遇到困境时, 人民群众想尽办法救护与 掩护红军伤病员…… 在红军长征出发前, 瑞金市武阳镇 武阳村的邱娣组织了

20 多名妇女, 日夜 赶制出

1700 多双草鞋.许多妇女因不停 地揉麻绳, 手心磨出了血泡. 红军能够坚定从容地出发长征, 还 要靠群众的支持, 依靠军民鱼水情. 瑞 金市委党史办主任刘前华表示, 正是依 靠千千万万群众的踊跃参军和无私支援 才让红军得以发展壮大, 长征也才能最 终取得胜利. 出发, 图什么? 依靠人民, 一切又为了人民. 井,一口简陋却汩汩出水的 革命井 , 在江西于都县段屋乡铜锣湾村里冬 去春来

85 年.1934 年10 月, 红军在短暂 停留的几天里, 给百姓打了这口井, 解决 了村里吃水难问题. 事实上, 不仅仅是在铜锣湾村的 革 命井 边, 在瑞金沙洲坝著名的 红井 边, 在赣南许许多多吃水不便的山村里, 百姓们在一口口 红军井 边认识了红军, 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那颗初心. 这, 也就追寻到了

85 年前红军义无 反顾地出发, 到底图什么 的本源. 红军长征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就是 去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理想, 为此 他们无惧牺牲、 义无反顾. 原中央党史 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 而再稍微往前推一点, 答案, 其实早 就写在

80 多年前一份文件中――1931 年11 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布 告》 第一号指出: 他的基础, 是建筑在苏 区和非苏区几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工农 兵士贫民群众的愿望和拥护之上的. 实现苏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赣南红色政权最鲜明的底色. 共产党真正好, 什么事情都替我们 想到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