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 2016-09-22 |
973 计划等对干细胞、 治疗 性克隆、 组织工程技术与产品、 再生医 学相关评价体系等进行了资助. 十五 期间资助约 1.5 亿元. 二是我国再生医学基础研究有较 好的基础.包括建立了国家干细胞工程 中心, 胚胎干细胞建系、 iPS 全能性的确 证等, 某些方面已具有特色和获得国际 同行的高度评价. 三是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独具中 国特色.如组织工程人工皮获得 SFDA 批准用于临床, 细胞用于下肢缺血性疾 病循环的重建, 病例超过
1000 例, 利用 自体成体干细胞再生受创皮肤汗腺的 初步临床研究, 以及采用干细胞治疗脊 髓损伤等难治性疾病等, 都得到了国际 同行的高度关注. 四是已经有一批从事该领域相关 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专门人才.据统 计, 全国与再生学科相关的两院院士约 有10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 长江学者约
20 人左右. 五是初步建成了若干个重要研究 基地.如位于天津的国家干细胞工程研 究中心, 北京中科院动物所, 重庆第三 军医大学和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有关皮 肤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基础和临床 基地等. 《科学时报》 : 加快再生医学成果向 临床应用的转化有何重要意义? 王正国、 付小兵: 加快再生医学成 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是国家的重大需 求.我国每年需再生医学手段治疗的疾 病涉及上亿人,包括平时的创烧伤、 战 争和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 各种损伤、 脊髓截瘫、 器官移植、 肿瘤切 除、 老年性痴呆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以 及缺失等. 以皮肤损伤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我 国烧伤人数每年有
500 万~1000 万, 其 中约 90%存在皮肤再生需求.目前由于 这类病人受创后均为瘢痕修复, 没有汗 腺和皮脂腺等皮肤附件, 不仅生理功能 障碍, 而且严重毁容, 使其后期生活和 工作发生困难, 难以回归社会.我国每 年器官移植的需求量在
50 万左右, 而 每年实际仅能完成
1 万左右, 而患者的 需求量远远超过实际完成的移植数.庞 大的患病人群, 为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 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但需要指出的是, 与再生医学基础 研究的累累硕果相比, 再生医学的临床 转化进程可谓喜忧参半.存在的问题主 要是: 投入仍显不足, 尽管国家
973 和
863 前期有一些基础性的投入, 但与 发达国家相比, 投入研究资金所占的比 例仍然较小.跟踪研究比较多, 创新的 发现比较少, 许多研究主要是跟踪国外 的理念和技术, 缺乏自主创新的思路和 方向.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成果 较少, 由此延缓了再生医学研究成果的 临床应用 .个案报告比较多, 多中心对 照比较少;
研究比较分散, 缺乏有规模 的研究基地;
临床观察现象比较多, 深 入的机制研究比较少;
缺乏有一定规模 和特色的转化医学中心等. 《科学时报》 : 我国再生医学未来
20 年的发展思路与战略目标是什么? 王正国、 付小兵: 我们的发展思路 是: 前沿跟踪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以实 现我国再生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缩小在 某些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别.基础 研究与临床治疗性应用相结合, 产品开 发和快速转化并举, 以实现再生医学成 果的真正转化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 疗.充分发挥我国人口众多、 病种资源 丰富和患者数量巨大的特点, 使再生医 学研究的成果在组织修复再生和疾病 治疗的领域获得突破.规模化基地建设 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形成一支 以院士领衔、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为重要骨干的国际一流的研究队伍和 基地, 推动我国再生医学生物医药产业 的发展. 再生医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是, 到2020 年在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关键理论 上有重要创新和突破, 在组织完美修复 与再生的关键技术上有重要突破, 建立 比较完善的干细胞、 组织工程以及再生 医学的法规和法律体系,建成 5~6 个 集产、 学、 研为一体的再生医学转化平 台, 使我国再生医学总体水平达到国际 先进, 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时报》 : 如何加快我国再生医 学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 王正国、 付小兵: 近年来, 我国在再 生医学特别是干细胞研究中相继取得 一系列重要成果, 并获得了一批重要临 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