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6-09-26 |
22 22
2018 年4月23 日 星期一 在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 哇乡, 农、 林、 牧之间的循环复合让这个高寒 贫瘠地区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最大限度 地发挥;
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塘基种桑、 桑叶养蚕、 蚕沙喂鱼、 鱼粪肥塘、 塘泥壅桑 凝 结着江南水乡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
在山东 德州夏津黄河故道,
6000 多亩古桑树群造福 一方, 树起了生命屏障, 创造经济效益……
4 月19 日, 意大利罗马, 联合国粮农组织 在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 对8个国家的
14 项新认定遗产予以授牌, 我国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浙江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 树群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 等4项新遗产名列其中.
目前, 中国所获授牌遗产 总数已达
15 项, 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 振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 织于
2002 年发起的倡议, 目的在于推动保护 农民仍在使用且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及 农业系统.2016 年这项工作被列入了 《G20 农业部长会议公报》 , 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 越大. 与一般自然或文化遗产不同, 农业文化 遗产聚焦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 保存至 今的农业生产系统, 包括人类巧妙利用自然 资源、 保护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等各种粮 食生产实践.自2005 年在
6 个国家选出
5 个 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保护试点 起, 粮农组织
13 年来共认定遗产
50 项, 分布 于20 个国家.实践证明, 遗产的认定为当地 农业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贫困问题缓 解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前不久我刚走访过中国的新化和龙胜, 两处的梯田系统蔚为壮观, 农宅建筑让人惊 叹.当地老百姓不仅对美丽的梯田生态进行 严格的保护, 而且因地制宜发展起一定规模 的旅游业从中获益.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科学咨询小组主席毛罗・安戈莱蒂谈道. 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 有助于将 农业生态与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促进农村社会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论坛现 场, 记者见到了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的叶明儿教授, 他全程参与了 浙江湖州桑基 鱼塘系统 的申报工作, 现今获得授牌, 远道 而来的叶教授甚感欣慰, 农业文化遗产是老 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需要我们继续传承 下去. 在国外, 农业文化遗产同样利泽当地百 姓.伊朗人
2500 多年前就发明的坎儿井灌 溉系统, 让寸草不生的沙漠长出了石榴、 开心 果等丰富的高价值作物;
阿尔及利亚的绿洲 农业系统, 以椰枣种植为主的农林复合系统, 为当地农民在恶劣的荒漠环境中开辟出栖息 之地和生计保障;
韩国青山岛板石梯田农作 系统, 石板形成的涵洞成为梯田灌溉和排水 的重要屏障;
墨西哥传统架田农业系统, 水资 源的有效利用, 避免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提高了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 除了经济效益, 遗产所在地的生物多样 性、 自然景观及农耕文化等也因为申遗成功 得到保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再现活力. 全球农业面临的很多问题都能在这些遗产 中找到对策, 农业文化遗产也正在逐渐成为 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大引擎. 长年负责全球重 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实施的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 中国稻田养鱼技术在多 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