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 2016-09-27 |
16 个师团,相当于陆军总兵力的 2/3 .武汉会战后 ,日本国内仅剩下
1 个师团, 可谓倾巢而 出,要想北进攻苏完全是有心无力了. 此时在远东 ,苏联远东军已增加到
20 个师,而日本关东军和日本朝鲜军却只有
7 个师团 ,本来用于 对苏作战的兵力 ,却投入到了中国战场 .这种情况使日军统帅部内部发生了争论.以参谋次长多田骏 为代表的参谋本部担心, 对华战争将会变成长期战争, 而无力发动对苏战争 ,因而主张停止军事进攻,用 政略手段来结束对华战争 ,转入对苏战争.以陆相杉山元为代表的陆军省则主张继续扩大战争,用军事 手段打垮中国国民政府[ 4] ( 第43 页).杉山元认为 ,只有征服了中国才谈得上北进.近卫文O支持杉山 元的意见 ,决定继续扩大侵华战争 .
1938 年7月,日本朝鲜军在苏联边境挑起了张鼓峰事件, 结果以惨败告终 .这是日本北进的第一 次试探.这次事件使日本感到 ,不迅速解决中日战争就无法充实军备同苏联相对抗 .于是 ,从8月到
10 月,日军动用了
10 个师团的兵力攻占了武汉和广州.从表面上看, 日本战果赫赫 ,然而从实质上看, 日军的战略进攻已成强弩之末 .自此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再也无力进行战略进攻 ,中日战争进入战略 相持阶段 .1938 年11 月18 日, 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昭和 13( 1938) 年秋季以后指导战争的一般 方针》中指出, 期望早日达到解决( 中日战争) 的希望是不大的 ,现在 必须防止日中再战 , 进一步做 好确保占领地区的治安 ,充实军备 , 准备下次对苏中两国作战 [ 6] ( 第549 页).这就充分证明 ,由于中国 军民英勇抗战, 日军速决战战略彻底破产了.
1939 年3月, 德国法西斯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欧洲战争继续向东方发展 ,苏联面临着德国侵略的 威胁 ,为日本提供了北进的良机.这时 ,日本虽然急欲转换到对苏战争上来, 但由于近百万大军被牵制 在中国战场,国内仅剩下
1 个师团 ,因而无力实现这种转变.在参谋本部制定的
1938 ―1939 年度对苏 《八号作战计划》中, 就已感到力不从心, 丧失了对苏作战的信心 [ 7] ( 第30 页) .同年
5 月, 日本关东军擅 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 ,接连发动两次攻势,均遭失败 .8 月10 日 ,日本大本 营陆军部制订《诺门坎事件处理要纲》决定,中国事变正在进行时 ,只能对苏警戒而不能扩大纠纷 ,只能 主动撤兵、用外交手段加以解决 ,而不许进行 惩罚作战 [ 7] ( 第121 页).这是日本北进的第二次试探 ,同 样以失败而告终 . 诺门坎事件表明 ,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于中国战场时 ,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 ,导致东西方法 西斯国家各行其是, 无法战略配合 .可以说, 中国的全面抗战 ,是日本不能随心所欲实施其世界战略的 根本性原因.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的全面抗战也是牵制日本与德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战略配合的根本 原因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 ,在国际上更加孤立,企图通过日德结盟牵制苏美英等国,以孤立中国,使中 国屈服.1938 年6 月16 日 ,在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上,陆相板垣征四郎在《中国事变指导的说明》中指出, 必 须确认以解决中国事变为根本方针,应该以积极作战解决中国问题.如果这场战争长期化, 日本就必然要 同苏、 英对抗,而要同苏、 英对抗 ,就必须加强日德意轴心同盟[ 8] ( 第549 页).7 月19 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 决定迅速强化同德意的关系,建立对苏军事同盟, 以有利于迅速解决中国事变 [ 9] ( 第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