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2017-01-29

嘉庆时期,安新 县三台人张连魁始用竹板改唱快书, 在河北永清一带活动,颇负盛名. 白洋淀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独具 特色的水乡文化.白洋淀是华北地区 最大的湿地,素有 华北明珠 之称.古时称 掘鲤淀 ,西晋左思在 《魏都赋》 中描述其 掘鲤之淀,盖 节之渊 .清康熙皇帝巡游至此,感 叹其美景而作诗云: 遥看白洋水, 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 中. 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使白 洋淀素有 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 一寸金 之美誉.淀区人们利用芦苇 编织的炕席、苦垫席、囤席、包装席 等苇席,颇受人们青睐.正如孙犁在 《荷花淀》 中所描述的, 六月里,淀 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 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 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 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

好席子,白 洋淀席! '

近些年来,一些民间艺 人独具匠心,创作了苇编画,利用芦 苇编织出精美绝伦的花鸟鱼虫、人文 景观等工艺品,彰显了水乡特色风 情.2009 年,白洋淀芦苇画被列入河 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洋淀的水网构筑了村落繁衍生 息的生态环境,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创 作了许多诗歌作品来歌咏幸福生活, 表达美好愿景,当地涌现出了一批渔 民诗人.上世纪

50 年代初,王家寨李 庄子李永鸿就开始创作大量民歌,1962 年出版了 《白洋淀渔歌》 ,可谓 是淀区民歌的典型之作. 古往今来,雄安地区的历史文化 在延续与发展创新中形成了独特的地 域文化符号,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 活力.这种历史文化传统在承载当地 人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同时,也 为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深厚 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 (执笔人:郑清坡 赵雅鑫 吕文利) 孙家鼐 (1827D1909 年) ,字燮臣, 安徽寿州 (今寿县) 人.其于咸丰年间 高中状元,后被誉为 维新帝师 ,历任 工、刑、户、礼、吏五部尚书,累迁体 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武英殿大 学士,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谥号 文正 的晚清重臣.尤为可贵的是,1898 年,他以吏部尚书兼首任管学大臣,创 办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 ,开启近 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之先.此后,寿州 孙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政、商、文化等 诸多领域颇有建树,这与其家风家训密 切相关. 崇学尚教、重视读书.明末清初以 来,孙氏先祖倡修学宫、文庙及设义 学,热心赞助教育事业,累见于 《寿州 志》 .至孙家鼐之父孙崇祖,乃为池州教 谕,治家极严,教子有方,其书房里有 亲自撰写的一幅对联: 光阴迅速,纵终 日读书习字能得几多,恐至老无闻,趁 此时埋头用功;

事世艰难,即寻常吃饭 穿衣谈何容易,惟将勤补拙,免他年仰 面求人. 孙父去世后,其母林氏也以严 厉的家规约束和激励孩子们发奋读书, 成就了孙氏兄弟五人 一门三进士,五 子四登科 的佳话.正是因为家庭氛围 的熏陶,孙家鼐酷爱读书,自述 夜深 灯火书有味,晨湛墨花字生香 ,屡任学 政主持乡试、会试,正己洁操,颇得好 评.至戊戌维新期间,孙家鼐锐意于兴 学育材,不辞劳苦,突破重重阻挠和反 对,力促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戊 戌新政幸存下来的唯一硕果,而他自己 却于次年被迫 因病予假 .之后,他捐 资创办寿州公学,带动子侄在家乡开办 新式学堂,使寿州成为近代教育较发达 地区. 敦行实学、倡办实业.终其一生, 孙家鼐不尚高谈阔论,始终务实力行, 提倡 为政之道,不在徒托空言,而在 力行实政 .他出身状元,位高权重,却 不固步自封,积极引介新知,讲求实用 之学,提出 盖学问乃天下万世之公 理,必不可以一家之学而范围天下 ,主 持译编 《续西学大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