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7-02-08

3 共渗层碳氮化合物应呈颗粒状或小块状均匀分布.不允许聚集呈断续或连续网状分布.在齿顶角 部用金相法检查. 7.

4 共渗层马氏体应呈隐针状,针长不允许大于 0.02 mm.用金相法在齿高中部工作面处检查. 7.

5 共渗层残余奥氏体量应为 15%~30%,不允许高于 40%.用金相法在齿高中部工作面处检查. 注:用金相法检查共渗层残余奥氏体数量时,试样应充分回火和进行深腐蚀,必要时可采用显微维氏硬度法或其 它方法鉴别. 7.

6 共渗层黑色组织缺陷分为内氧化型和屈氏体型两种,用金相法在齿根附近检查. 7. 6.

1 内氧化型黑色组织不经腐蚀检查,不允许有黑带,黑点和黑网的深度不得大于 0.02 mm. 7. 6.

2 屈氏体型黑色组织经腐蚀后检查,黑网的宽度不得大于 0.04 mm. 7.

7 模数小于 3.5 mm 的碳氮共渗齿轮,心部铁素体量应控制在不大于 4%;

模数为 3.5~5 mm 的碳氮共 渗齿轮,心部铁素体量应控制在不大于 8%.用金相法在齿轮的中心线与齿根圆的交点附近进行检查. 7.

8 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深度要求,按照产品图样规定. 7. 8.

1 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深度宜偏低控制,一般应允许比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减薄 10%~20%. 7. 8.

2 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深度用维氏硬度法按照 GB/T

9450 在齿高中部检测. 7.

9 硬度要求按产品图样规定. JB/T 9173-1999

4 7. 9.

1 共渗齿轮的齿面硬度一般应不低于

56 HRC,允许在齿顶或端面检查. 约相隔 120°的三个齿 轮上检测三处,同一齿轮上三处的硬度差应不大于

3 HRC.测定方法按 GB/T

230 规定. 7. 9.

2 共渗齿轮的心部硬度一般应不低于

30 HRC,用洛氏硬度法在轮齿的中心线与齿根圆的交点附 近检查. 7. 9.

3 至表面硬度降和至心部硬度降不可过陡,用维氏硬度法按 GB/T

8539 进行检查. 注:由于碳氮共渗表面层残余奥氏体较多而引起的至表面硬度降,允许超过

50 HV. 7.

10 热处理变形应稳定,并应和冷加工互相配合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 JB/T

9173 -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 JB/T 9173-1999 * 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北京首体南路

2 号 邮编 100044) *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1/2 字数 10,000

1999 年12 月第一版

1999 年12 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1-500 定价 5.00 元 编号 99-762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http://www.JB.ac.cn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