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7-03-09

10、PM2.

5、SO

2、NO

2、CO、O

3、TVOC等的污染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网格监测点位. 3.14 微型六参数监测点位micro six parameter monitoring stations 以监测大气中PM

10、PM2.

5、SO

2、NO

2、CO和O3的污染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网格监测点位. DB13/T 2545―2017

3 3.15 微型颗粒物监测点位micro particle monitoring stations 以监测大气中PM10和PM2.5的污染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网格监测点位. 3.16 微型TVOC监测点位micro TVOC monitoring stations 以监测大气中TVOC的污染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网格监测点位. 3.17 网格质控点位gridded calibrating stations 以对网格监测点位数据进行校准为目的而设置的点位.

4 分类 4.1 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网格 针对主城区环境污染情况,总体污染物排放量,环境污染变化情况,并结合气象场数据对环境污 染衍生及污染变化趋势进行预警预报而设置的监测网格. 4.2 污染源区域监控网格 4.2.1 道路交通网格 以城市主要交通道路、环路、交通道口、交通枢纽等为监测对象而设置的监测网格. 4.2.2 工地扬尘网格 为监测建筑施工工地、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水运工程、混凝土搅拌站及干散货码头堆场等场所 扬尘颗粒物实时浓度及变化趋势而设置的监测网格. 4.2.3 涉气企业网格 为监测城市主要涉气企业边界及扩散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和特征污染物浓度而设置的监测网格. 4.2.4 工业园区网格 为监测城市主要工业园区等污染聚集区的边界及扩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特征污染物浓度而设置 的监测网格. 4.2.5 生活源网格 为监测群众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家庭、住宿业、餐饮业、医院等炉灶,取暖设备,城市垃圾堆 放、焚烧等)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网格,代表范围为群众日常生活和活动场所中受生活 污染物源排放影响的区域. 4.3 梯度站 以监测城市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位. DB13/T 2545―2017

4 5 布设原则 5.1 代表性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 区域环境空气状况,及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5.2 可比性 同类型监测点位设置环境条件应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5.3 科学性 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各网格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 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 以及工业布局、 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 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5.4 经济性 不同监测网格之间,有同类型的监测点位置重合时,应对重合的点位进行整合,避免点位的重复 建设.当不同污染源区域网格之间空间布局有交叉时,采用计算等标污染负荷的方式,优选布设排放 量较高的污染源. 5.5 持续性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结合当地规划考虑,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的监测需要.

6 布设要求 6.1 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网格 6.1.1 以城市主城区为监测区域, 将监测区域均匀划分成若干监测网格, 每个网格不超过

2 km*2 km, 在每个网格的交点上设置微型空气监测站. 6.1.2 针对重点区域(如学校、体育场等居民活动水平较高区域)可按需求进行点位加密. 6.1.3 监测点周围环境和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A. 6.2 污染源区域监控网格 6.2.1 道路交通网格 6.2.1.1 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网格基础上,在城市重要交通路口、重要交通枢纽(汽车站,公交站, 火车站等)以及易拥堵路段设置微型空气监测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