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7-03-31
《国家安全 (立法条文 )条例草案》 "鼓动 "或 "煽惑"武装入侵 本文讨论建议的《刑事罪行条例》第2(1)(b)条 (叛 国罪)中 的"鼓动"("instigates") 一词应否以"煽惑"("incites") 、 " 鼓励"("encourages")或"激使"("provokes")取代.

2. 有意见认为"鼓 动 "及 "煽惑"的 涵义相同,然而,"煽 惑 "一 词曾在许多案例中讨论,而"鼓 动 "一 词则不是.因此,有意见认为使用"煽惑 "一词较为适当. 使用 "鼓动 " 3. 虽然看来"鼓 动 "一 词并没有在案例中出现,但是在香港法例中,有12 条条文载有该词,包括- (1) 《 刑事罪行(酷刑)条例》(第427 章)第3(2) 条-唆使("instigates")他人施行酷刑罪;

(2) 《逃犯(马来西亚)令》(第503D 章附表)第2(1)(xxxvi)条- 可移交教唆("instigation")犯任何根勺加枰平坏淖镄械娜;

(3) 《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第503H 章附表 2)第四条-合 作防止煽动("instigate")劫持人质行为的责任;

(4) 《 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503I 章附表)第一及十六条-防止有关行为由公 职人员施加或在其唆使下("at the instigation of")施加的责任. 4. 此外,现时的叛逆罪法例在提述武力入侵时,亦采用"鼓 动"("instigate")一词,且澳洲的叛逆罪法例也使用该词. 5. 因此,在法例中使用"鼓动 "("instigate") 一词并不罕见. 有何分别? 6. 根讶妨⒌钠胀ǚㄔ,即使某人没有成功怂恿另一人犯罪,或即使该人相当可能不会成功 , 他亦可犯煽惑他人犯罪的罪行.

54 54

54 54 号文件 号文件 号文件 号文件 -

2 - 7. 根 Webster's New Dictionary of Synonyms: "鼓动与煽惑不同,鼓动明确地意味促进和负责发起某项行动." 8.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将 "鼓动 "定义为: "激励、煽惑(某人作 出某行动、做某些(特别是)邪恶的事情);

引(叛变、谋杀等)"[粗体为本文所加 ] 然而,其"煽惑"的定义并不包括"引". 9. 因此,以"煽 惑 "一 词取代"鼓 动", 看来会扩大罪行的涵盖围.例如,如果外来武装部入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一可供争辩的观点是只有负责发动该入侵行 动的人士,方会负上鼓动入侵的刑责.但若把"鼓 动 "改 为 "煽 惑", 则许多可能曾经要求入侵行动但没有造成实质影响的人士,都可能须负上刑责. "鼓励 "或 "激使"? 10. 根纤叻ㄍ Homes 法官在 Nkosiyana

1966 (4) SA

655 案第

658 页所述- "安排干犯设计精妙的罪行的诡计繁多,影响另一人的思想有多种方式,如提议、建议、要求、劝告、示意、争辩、游说、诱惑、刺激或引起贪念. " 11. 鼓励和激使只是一个人尝试影响另一人的思想的多种方式中的其中两种.然而,没有理由要突出某一种方式. 12. 因此,当局认为不应以"鼓励"或"激使"等词语取代"鼓动". 律政司 二零零三年五月 #66896v2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