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7-07-04
责任编辑: 张怡 官龙样 责任校对: 石青

电话: (0798)

8284418

邮箱: jdznews0798@163.

com 要要闻闻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A2 本报讯 (记者 邵婧 王姝 吴绍斌) 1月14日, 本报 以3个版的规模转载了新华社对景德镇进行的5篇份 量重、 篇幅大的系列报道. 报道一经推出, 立即在全市 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大家争相阅读, 认为新华 社的报道多形式、 多角度展现了景德镇近几年的发展 变化, 读后非常振奋.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请他 们谈了谈读后感. 原光明瓷厂退休职工刘淑华: 我以前是在光明瓷 厂做青花玲珑瓷的, 那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 月. 今天看到新华社刊登文章 《世界瓷都的 新版图 》 中提到了玲珑瓷的创新发展, 心中感到很亲切、 很激 动, 现在

90 后的年轻人真有想法, 我们过去只知道按 部就班地做手艺人, 没想到瓷器制作还可以这样丰富 多彩, 我觉得景德镇的未来很有希望. 粉彩艺术家叶栋华: 我画粉彩有

20 多年了, 深知 在这个繁华多变的年代不忘初心, 坚持艺术追求的不 易. 今天看到新华社刊登的文章中提到景德镇从 大师 经济 到万众创新, 心中很受触动, 如今传统的艺术瓷 风格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艺术瓷的追求, 随着人们 对精神文明追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对陶瓷艺术有 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勇于创新, 让陶 瓷艺术步入新台阶. 老新闻工作者张道明: 能让新华社这样的国家级 媒体如此重视, 可见景德镇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是多么 引人瞩目. 每一篇稿子我都认真看了好几遍, 觉得文章 于宏大处见细节, 主旨突出、 鲜活生动, 从一个个小的 切口和一个个陶瓷艺人身上挖掘出景德镇的 复兴密 码 , 读来甚有收获. 特别是 《手工瓷 忆 的前世今生》 这个视频很有新意, 科技手段让制瓷72道工艺古画中 的人动了起来, 非常有趣, 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景德镇手 工制瓷的风采. 老新闻工作者王景秋: 看了新华社记者一组解读 景德镇复兴密码的报道, 很受鼓舞. 记忆中, 如此浓墨 重彩、 大手笔, 而且是中央主要媒体记者采写的景德镇 报道还是第一次. 这再次说明了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神 奇魅力, 说明了瓷都也是新闻的富矿, 值得挖掘. 这一组报道采访深入, 角度独特, 报道选择的人和 事很有典型代表性, 有说服力, 在写法上, 叙述与分析 有机结合, 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新观点, 具有一定的 深度, 引人思考. 充满了正能量. 必将鼓舞和激励瓷都 人开拓奋进. 作为新闻工作者来说, 也是一次很好的学 习提升的机会. 市人大原财经委主任、 退休干部王天保: 怀着十分 欣喜的心情, 我认真阅读了新华社记者

5 篇报道景德 镇的新闻稿件, 很兴奋, 很高兴. 近几年来, 千年瓷都景 德镇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 大力开展 双创双修 , 推出 一系列新的举措, 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取得了 骄人的成绩. 新华社记者采写的这一组文章, 从各个不 同侧面报道了瓷都的新变化. 作为一个曾经在陶瓷系 统工作过的瓷都人来说, 倍感骄傲与自豪. 我认为, 景 德镇的未来值得期待, 也将给世人带来新的惊喜. 市工业管理办公室党政办主任、 乐平礼林镇鲍畈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玉和: 新华社发的几篇宣传介绍 景德镇的文章, 多次提到景德镇 一种手工业千年支起 一座城 的特点, 特别是在 瓷都的复兴 一文中, 更强 调了手工业文化的魅力, 正如该文引用刘子力先生一 句话: 世界可以再打造一个曼哈顿, 却无法再造一座拥 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景德镇. 这给景德镇人提了个醒. 我们说要把景德镇打造 成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凭什么与世界对话? 凭的就是千 年不断的手工业以及因此形成的手工业文化, 所谓 一 招鲜吃遍天 , 如果千年手工业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景德镇不仅能和世界对好话, 而且能牢牢把握对话的 主动权. 千年手工业加科技, 就是传统与科技的融合, 传统 为科技添动力, 科技为传统张飞翼, 瓷都的复兴就指日 可待. 陶溪川的成功便是一个明证. 所以, 新华社破天荒地连发几篇重文宣传、 推介景 德镇, 我们激动、 自豪的同时, 更应从中得到启发: 景德 镇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对话世界, 早日复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吴先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