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 2019-08-29 |
2015 年10 月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技术指标
5
第三章设计
7
(一)以气候特征为引导的建筑方案设计
7
(二)高性能的建筑保温系统和门窗
8
(三)无热桥设计
12
(四)建筑气密性设计
18
(五)遮阳设计
19
(六)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
21
(七)辅助供暖供冷系统
25
(八)卫生间和厨房通风
25
(九)照明与计量
27
第四章施工与质量控制
29
(一)无热桥施工
29
(二)气密性保障
31
(三)设备系统
32
第五章验收与评价
34
(一)验收
34
(二)评价
35
第六章运行管理
38 附录 A 一次能源换算系数.40 附录 B 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41 引用标准名录
42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1 前言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总量和 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实施能源资源消费革命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 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重要举措.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提出了到
2020 年,城镇绿色 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要超过 50%的目标,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要求,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等措施,为推动城乡建 设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等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 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欧盟
2002 年通过并于
2010 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 (EPBD) , 要求欧盟国家在
2020 年前, 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 丹麦要求
2020 年后居住建筑全年冷热需求降低至
20 kWh/(m? ・ a)以下;
英国要 求2016 年后新建建筑达到零碳,2019 年后公共建筑达到零碳;
德国要求
2020 年12 月31 日后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2018 年12 月31 日后政府部门拥有或 使用的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德国 被动房 (passive house)是实现近零能耗目标 的一种技术体系,它通过大幅度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同时利用高效 新风热回收技术,将建筑供暖需求降低到
15 kWh/(m? ・ a)以下.美国要求 2020-2030 年 零能耗建筑 应在技术经济上可行;
韩国提出
2025 年全面实现零能 耗建筑目标.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制定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和技术政策,建立适 合本国特点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及相应技术体系, 超低能耗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 能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及城市发展部的支持下,住 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自
2007 年起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展 技术交流、培训和合作,引进德国先进建筑节能技术,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 术为重点,建设了河北秦皇岛在水一方、黑龙江哈尔滨溪树庭院等被动式超低能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 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同时与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等多个国家开展了近零 能耗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示范项目在山东、河北、新疆、浙江等地 陆续涌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室内环境标准低,建筑 特点、建筑技术和产业水平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和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相比存 在很大不同.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并与我国 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相结合,更好地指导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广,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 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等单位开展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 作. 导则借鉴了国外被动房和近零能耗建筑的经验,结合我国已有工程实践,明 确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定义、不同气候区技术指标及设计、施工、 运行和评价技术要点,为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指导. 希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以本导则为依据,正确领 会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理念,转变传统设计思路,重视并认真细致地 做好设计、施工细节的控制和管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技术 体系,为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3
第一章总则 1.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 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 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 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2. 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技术特征为: (1)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
(2)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窗;
(3)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
(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
(5)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
(6)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7)至少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一星级要求. 3. 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更加节能.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 能率达到 90%以上.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供暖能耗降低 85%以上;
(2)更加舒适.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
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 温差小,体感更舒适;
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3)更好空气品质.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 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4)更高质量保证.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 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4. 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应以建筑能耗值为约束目标,转变传统的设计 理念、施工方法和运行模式.超低能耗建筑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控制以下内容: (1)规划设计应在建筑布局、朝向、体形系数和使用功能方面,体现超低能 耗建筑的理念和特点,并注重与气候的适应性.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以保温和获 取太阳得热为主,兼顾夏季隔热遮阳要求;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以夏季隔热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4 遮阳为主,兼顾冬季的保温要求;
过渡季节能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
(2)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目标应根据本导则技术指标的要求,结合不同气候 区建筑热工性能参考值,综合考虑当地技术经济条件,采用以建筑能耗值为目标 的性能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分析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后确定;
(3)应针对围护结构热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