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7-07-26

1998 ;

刘子琳等,

1998 ;

朱根海等, 1998). 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项目 南 极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研究 的实施是对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贡献. 南大洋 颗粒有机碳 (POC )的来源研究是该项目中 南大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碳的生物地球化 学研究 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 在普里兹湾近岸陆架区的陆隆向深海 区设三条纵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观测研究, 探讨研究海区浮游植 物群落结构, 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为该海区生态系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 供与之可对比的科学资料. 为南大洋生态系综合研究和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提供 基础数据.

2 材料与方法

2 .

1 采样 2000年 1月 19日至 27日在普里兹湾近岸陆架区的陆隆向深海区 (

62 ° -

68 ° S,

70 °

30 ′ -

75 °

30 ′ E ), 垂直于海岸线设三条纵断面共 18个站位.其中Ⅲ 断面穿越陆架、陆坡和深海 区, 在陆架冰间湖Ⅲ -12站设间隔 6h 采样分析的周日连续观测站. 在戴维斯湾和中山湾 锚地设站采样分析 (图1). 用RO SET T E 采水器在选择的深度 表层, 25m、

50 m、

100 m、

150 m 和200m 水层采集水样供分析营养物质浓度和叶绿素 a浓度.浮游生物光合 作用和潜在初级生产力测定用水样, 按海面入射光强衰减至

100 % 、

50 %、

32 .

5 % 、

10 %、

3 % 和1%深度层次采集. 采集表层水样 500c m3 , 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浓缩, 用于计数浮游植物.

2 .

2 方法 叶绿素 a (C h la )浓度的分析测定采用海洋调查规范中的荧光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1). 取250cm

3 水样经 W h atm an G F /F 滤膜过滤, 截留在滤膜上的浮游植物细胞用

90 %丙酮萃取, 萃取液在唐纳荧光计 10型(T u rner Design s F luorom eter , M odel 10)上测 定. 光合作用速率和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自 6个不同光透射层次深度采集的水样, 经280 μ m 孔宽的筛绢预过滤以除去大多数的浮游动物后分别注入 250cm3 的两个白瓶和一 个黑瓶, 并分别加入

3 .

7 *

10 5 Bq N a H

14 CO3 溶液后置于甲板模拟现场培养器中培养 3- 6h. 该培养器具不同中性光密度的筛网用以控制光强, 使培养样品分别与原采样层次的 光强基本一致.并保持培养器水流畅通以控制水温, 培养完毕, 水样经 W hatm an G F /F 滤2极地研究 第13卷图1采样站位示意图 F ig. 1. S am p ling s tations. 膜过滤. 截留有悬浮颗粒物的滤膜经浓盐酸雾熏处理后, 避光干燥保存, 带回实验室在 PAKA RD 2450CA 型液体闪烁分析仪上进行 β 计数.按海洋调查规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1)和Parsons et a l. 推荐的公式 (P arsons et al. , 1984)计算潜在初级生产力, 同时测定 6个层次水样的 Ch l a 浓度.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优势种群观察用水样, 经2%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水样, 浓 缩后带回实验室用 O lym pus生物显微镜进行浮游植物细胞计数及种属鉴定. 水温和盐度使用 CTD 系统测定, 化学营养盐 ( PO4 3- 、NO3 - 、NO

2 - 、NH4 + 和SiO32- ) 按通用海水分析方法测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1).

3 结果

3 .

1 浮游植物现存量分布 测区表层 C h la 浓度

3 .

0 μ g /dm

3 以上高值出现在陆坡区中部Ⅲ -6- Ⅲ -8站;

低浓度 位于深海区, 该区西北部

62 ° S 附近出现低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