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 2017-08-14 |
一、 项目名称 黄河下游河道滩槽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提名意见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随着黄河水沙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和近期水沙大幅减少, 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临近, 国家对下游河道治理提 出了 稳定主槽 、 实现保障黄河安全与滩区发展的双赢 的具体要求,传统的 治河 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 该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亚行贷款项目等, 从河流系统整体出发,历时
20 余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滩 槽演化机理,为黄河下游河道滩槽综合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建立了 水沙演 进预报-治理效益评价-水沙优化配置 模拟技术体系, 为滩槽综合治理技术与方 案论证提供了有效手段;
提出了协调黄河防洪安全与滩区发展的滩槽综合治理 技术,实现了主槽稳定控制、防洪安全与滩区发展共赢的战略目标. 成果已直接应用于黄河流域(片)综合规划、 二级悬河治理、 滩区补偿政策、 新一轮游荡性河道整治、滩区集约化农业等重大生产实践,产生巨大的防洪、供 水等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项目共发表论文
420 篇(SCI/EI
142 篇)、专著
12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2 项;
主编行业标准和设计手册
5 项;
获省部级特等 奖1项、一等奖
3 项;
获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20 人次,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领 先水准的专业研究团队. 成果已被推广应用于辽河、淮河、塔里木河等国内大江大河治理中.理论成 果被清华大学、 台湾逢甲大学、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作为硕博教学与培训教 材采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 等奖.
三、 项目简介 黄河下游河道因其 临背 高差大(20m)、堤距宽(24km)、游荡剧烈、滩区 人口众多(190 万)等特征,成为世界最复杂难治的河流.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目标临近, 黄河滩区成为脱贫攻坚的焦点之一;
加之水沙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和近期水沙大幅减少,国家对下游河道治理提出了 稳定主槽 、 实现保障黄河 安全与滩区发展的双赢 的具体要求.为此,亟需实现滩槽综合治理理论与技术 突破.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下,基于长期原型观测、大型动床模型试 验、数值模拟以及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系统性研究,历时
20 年,取得以下 主要创新成果:
1、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滩槽演化机理.揭示了滩槽水沙交换机理,阐明了 漫滩洪水水沙运移与滩地淤积形态调整的互馈机制,诠释了现行 二级悬河 滩 面横比降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揭示了主河槽 河性行曲 、 畸形河弯 演变的 水动力学机理,提出了游荡性河道整治稳定流路形态、河弯流路方程、相对稳定 指标及阈值;
探明了不同水沙动力作用下滩槽关系演化规律与和谐状态.
2、建立了 水沙演进预报-治理效益评价-水沙优化配置 模拟技术体系. 提出了适用于多沙河流河床剧烈调整过程的水沙演进快速精准预测预报技术, 实现了水-沙-床互馈作用的自适应全域模拟;
构建了滩区滞洪沉沙功能与综合 减灾效应二维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了滩槽综合治理效益定量评价模型;
构建了滩 槽水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与模型,提出了基于滩区防护堤方案以滩区放淤为 重点的水沙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