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7-08-15 |
第二次科考, 证明我们不仅能进入深渊还可 以开展研究;
第三次科考的完成, 表明我们有 实力在深渊坚持, 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 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科考涉及多个学科方向, 完成
87 个站位和
504 公 里测深测线作业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科院沈阳自动 化研究所、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
9 家单 位的
59 名成员, 组成了此次海斗深渊科考试 验队.队员们于
2018 年8月24 日从三亚出 发, 赴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战 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 类) 海斗深渊前沿科 技问题研究与攻关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 科技专项 (A 类) 预研项目 深海智能装备发 展预先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深海关键 技术与装备 重点专项的科技任务. 此次万米科考从深海装备与技术、 地球 物理、 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 海洋生物及物理 海洋等多个学科方向, 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 成了
87 个站位和
504 公里测深测线作业. 航次首席科学家、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 包更生介绍说, 在近两个月的科考试验过程 中, 科考试验队遭遇
3 次台风的干扰, 经历了 多次装备故障, 但大家始终怀着坚定和严谨 的科学精神, 以精湛的技术、 无畏的勇气完成 了科考任务. 深海滑翔机、 无人潜水 器等装备海试, 取得多项世 界级突破 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试, 是此次万米 深渊科考的两项重要任务之一.海斗深渊科 考试验队不负众望, 在中国海洋科考史上创 下多个 首次 . 两台 海翼 号7000 米级深海滑翔机分 别连续工作
26 天与
20 天, 一共航行
1448 公里, 成为目前全球下潜深度超过
7000 米次数 最多的滑翔机, 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能 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 包更生说: 滑翔机共下潜
102 个周期, 下潜深度超过
5000 米的周期
56 个, 其中超过
7000 米的下潜周期
15 个, 最大下潜深度
7076 米.在超级台风 '
山竹'
与 '
康妮'
来袭期间, 滑翔机依然正常连续工作, 表明其具有高可 靠性与强环境适应能力. 海斗 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共完成
7 次下潜, 验证了多项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关键 技术;
开展了面向科学的深渊科考应用, 完成 了深渊近海底远距离、 长时间的机动作业. 包更生说: '
天涯'
号等
4 台着陆器共进行了
34 次作业,
20 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 最大深 度10918 米, 搭载各类设备完成了试验任务, 充分表明了深渊着陆器的可靠性和应用的广 泛性. 此外, 海角 号全海深着陆器坐底
26 天, 是目前国际上着陆器在深渊环境下单次作业 时间最长的;
全海深陶瓷耐压舱高清摄像系 统共进行
11 次试验,
7 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 最大工作水深
10910 米, 是国际上将陶瓷材料 作为摄像机耐压舱体的最大工作水深;
全海 深透明陶瓷视窗高清摄像系统共进行
5 次试 验,3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最大工作水深10902 米, 其摄像系统的视窗材料首次采用透 明陶瓷材料, 工作水深突破现有国际纪录;
全 海深声学定位信标进行了
9 次试验, 最大作业 深度
10700 米, 超短基线最大作用距离
13652 米, 定位精度优于
80 米, 为高精度水下定位系 统的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实现了国际上首 次全海深着陆器水声定位的试验性应用. 取得丰富的生物样品和观测数据, 作业能力进一 步提升 此次科考作业也在多个学科方向取得了 多项重大成果. 科考队通过能源、 材料、 通信等技术及作 业装备和平台的试验验证与科学应用, 为深 海智能装备研制和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海试提供了技术 支撑和选址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