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2017-08-31

屋里, 一个燃着的小火炉, 正在煮雪烹茶, 茶香袅袅, 暖意融融. 南宋诗人陆游的 《听雪为客置茶果》 写道: 青灯耿窗户, 设茗听雪落.不}栗与梨, 犹 能烹鸭脚. 诗中的 鸭脚 , 指的是银杏的果实, 就是我们现在常吃的白果.最令我难忘的 是 青灯耿窗户, 设茗听雪落 这句诗, 说的是: 屋内点起一盏油灯, 发出青荧荧的光线, 照得 窗户透出一片明亮的光.诗人摆好茶具, 燃起小火炉, 一边煮茶, 一边静听窗外簌簌落雪的 声音, 等待的时光也变得充满温馨诗意.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南宋诗 人杜耒的 《寒夜》 .冬天的夜晚, 来了客人, 用茶当酒, 吩咐小童煮茗, 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 了起来了, 水在壶里沸腾着, 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 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 地开着, 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不同了. 元代诗人黄镇成在游览四川峨眉山时留下了有名的 《游峨》 诗, 诗中的 茶鼎夜烹千古雪, 花 幡晨动九天风. 意味深长, 脍炙人口, 其含义是: 夜阑人静, 熠熠炉火熔烧着峨眉山上的古雪, 沸 汤浸沏峨眉山茶, 扑鼻的清香缕缕腾起;

清晨, 太空飘拂清风, 花摇影动, 古寺一片清爽、 幽静. 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的 《雪煎茶》 : 夜扫寒英煮绿尘, 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 水, 云脚香融玉树春…… 我喜欢极了诗中的那句 夜扫寒英煮绿尘 , 将雪唤作 寒英 , 将 茶唤作 绿尘 , 真真是妙称, 搜遍了心中词海, 着实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好听恰当的称谓来. 南方的冬天无雪, 这不得不算是一大憾事.在如此寒夜, 我便只好抱一壶暖茶, 捧一卷 诗书, 于古人的诗词中, 去品尝一杯煮雪烹茗的茶香. 闲情逸致 夜扫寒英煮绿尘 梁惠娣在滇南边陲的哀牢群山中, 有一片哈尼族聚居的山寨, 每年都要在山寨中间摆长 长的街头酒宴, 祭祀先祖寨神, 共同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 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 昂 玛突 , 被人称为长街宴.其中, 元阳县哈播山寨的长街宴, 每年腊月的第一个 牛、 虎、 兔 日举行.它以山寨中央的水塘为界, 上半寨头天出宴, 下半寨次日摆席, 一家 对一家地轮流做东道主.人们把木方桌抬到街心, 一张接一张摆起来, 连成100多米 的长龙;

各家各户将自己早已备好的拿手菜端上桌, 展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 传统的烹调技艺.上图: 各家准备拿手菜.下图: 壮观的长街宴. 金保明 摄哈播山寨的长街宴百姓记事 我的桥干爷李星涛别人的干爷是人, 我的干爷却是不会说话的小石桥. 小时候, 算命瞎子给我算命, 说我命蹇, 须认一位姓乔的做干爷庇佑, 方可逢凶化吉.可 父亲查遍整个公社, 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姓乔的人.于是, 父亲便选个黄道吉日, 一大早让母亲 抱着我, 顺着村前的小路往前走.第一次遇到的是哪座石桥, 哪座石桥就是我的干爷了. 桥干爷是座单孔的石桥, 长丈许, 宽五尺.桥面平坦, 没有拱起, 几乎和路面相平.桥 干爷的身子一律用石头砌成, 那些石头很少经过精心凿打, 造桥的人只是把石头因势随形 互相咬合在一起, 在石缝间抹上点水泥灰就成了.常修桥的人眼光狠毒异常, 用石之前, 他 们只要对平摆开来的石头扫上一眼, 便大致明白哪几块石头可以咬合在一起, 且不需锤敲 錾凿, 二次打磨, 就可以浑然组成一个整体.从桥干爷的两边截面看过去, 其造型就如同在 一块梯形大石中间挖了个空洞.而纵向看过去呢, 桥干爷就像是一个岔开两腿的 几 字形 状, 极像父亲丈量土地的木弓. 别看桥干爷和其他小石桥其貌不扬, 个子不高, 平日和土地一样沉默着, 但我们却始终 离不开它们.淮北平原上小石桥数量很多, 往往一个村子的区域内就立有20多座.枯水 季节, 我们也许尝不到小石桥的好处, 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倘若雨季河水挡 住了去路, 我们到不了对岸, 只能涉水或绕道前行时, 就会想起桥干爷和众多小石桥的好处 来.有时, 中午随父母在地里锄草, 热得难以支撑, 我们便躲进小石桥的桥洞里乘凉.桥洞 里凉阴阴的, 风从不远处的水皮上吹过来, 简直就像是清凉的水流流过桥洞.偶尔有载重 的车辆从桥上走过, 桥身便发出了 咯吱、 咯吱 的响声, 如同父亲用力时骨节发出的声音. 过年了, 我这个干儿子便会在前一天, 于桥干爷面前燃上两柱香, 放一挂鞭炮, 跪下来, 磕3 个响头, 嘴里喊: 干爷, 干儿子给你拜年了! 倘若没有如此照办, 父亲是断不答应的.父亲 说, 桥是平原上垫缺的长者, 遇水即拱起身子, 让孩子坦然过去.有了这样的干爷庇护, 我 们自然就会像地里的庄稼一样, 风调雨顺地长大.只是有的小石桥刚刚建成就有了干儿 子, 实在让我有些不服.而父亲却说, 这是不能按年龄来计算的, 桥是桥, 人是人. 关于我的桥干爷, 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据说, 当初建造桥干爷时, 砌到最后, 桥 身还剩一个拳头大小的缝隙.可是人们找了很多大小合适的石头, 都填不进去.这时, 来 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随手捡起路边一块石头放进缝隙里, 居然严丝合缝.大家想抠出那块 石头看个究竟, 可奇怪的是, 不管用什么工具, 使多大的劲儿, 那块石头都赖在里面纹丝不 动.大家再想找那位塞石头的老人询问究竟, 可老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小时候, 因为这个 传说, 桥干爷在我心里一直是神圣的, 以至于每次给他老人家磕头, 我都会前额触地, 叩得 山响.直到我在课文中读到 《中国石拱桥》 时, 我才从心里彻底打消了桥干爷的神秘.因为, 桥干爷既没有赵州桥的古老, 也没有卢沟桥的坚固, 更没有石狮子来将它装饰.它只是 一座普普通通的小石桥, 平时送车马过肩头, 托脚步到彼岸, 卑微得连个名字也没有.可不 知什么原因, 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还是时常怀想起我的桥干爷, 想起它对人们的种种好处, 想起它寂寞生存的伟大.小时候过年, 我是在嘴里喊一声桥干爷.而现在, 我却是怀着很 古的心情在心里喊着我的桥干爷. 壬辰秋天, 我陪着几位作家在淮河平原上采风, 我又向他们说起了小石桥, 并去拜见了 我的桥干爷.他们对我说, 若写你的桥干爷应该和平原连在一起写, 因为这些小石桥也是 平原的一部分.友人的话让我醍醐灌顶, 一下子醒悟过来: 这些散落在平原上的小石桥, 根 本就不应该和那些走进课本的石桥攀比, 它们生于田野, 活在田野, 它们是从平原里长出来 的, 是平原坚硬的骨头. 域外见闻 美国 一对一 家长会 王艳玲定居美国的发小晓丽回国探亲, 约我见面时, 作为班主任的我正在开家长会.见到晓 丽, 聊起家长会的程序: 各位校长讲话后, 我表扬期末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 然后面向全体 提建议.晓丽说: 美国家长会有极大不同. 美国的家长会是一对一交流, 时间大约15到30分钟.老师提前给家长们写信, 让家长 在固定的一周选择合适时间, 然后反馈给老师.家长会上, 老师将孩子成绩单交给家长, 有 效保护了孩子的隐私, 而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一无所知, 更谈不上排名.成绩单上, 分为几个 大项: 工作、 交往、 文体、 语文等, 各项还有细分的小项, 比如语文吧, 包括了写、 听、 说、 书法、 理解等.以上是根据平常小测验、 各方面的表现来打分, 不限于期末考试. 晓丽说, 会面时老师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让我相信我的淘气儿子悟性好、 反应快, 是 老师的得意门生.开家长会之前, 我不必担心来自老师的指责, 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因 为我将看到儿子更多的可爱之处和潜能, 还有老师对他真诚的喜爱. 老师与家长交流时讲的是事实, 而不是贴个简单的标签.比如, 不会说, 他学习习惯不 好.说的是, 他上课时爱咬铅笔, 有时跟旁边同学说话或者是这周他有两次没交作业.老 师只是陈述细节, 使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了解得更加全面. 谈起儿子爱说话, 晓丽说, 老师特意建立了违反班规记录单, 并告诉他, 你违反了一次, 警告哦, 再有一次, 就要记录在案, 还要让家长签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