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 2017-09-01 |
4 4 芳草苑 责任编辑 袁长波 美术编辑 胥若楠
2016 年10 月19 日 星期三 我年轻的时候很爱海, 如今却更恋山.
之 所以发生这种变化, 皆因年岁增长的缘故.海 和山都是大自然中的翘楚, 应该一视同仁地欣 赏, 但两者的差异却显而易见.大海辽阔澎湃、 充满豪情, 适合年轻人去风雷激荡, 我年轻时服 役于人民海军, 职责就是守护领海保卫国家, 那 大海, 想不爱都不成.不过看海可用俯瞰或平 视的眼光, 望山则必须引颈高仰.经历的事情 多了, 发现世上的伟人更像山, 沉稳巍峨大气磅 礴.加之如今定居岭南, 四围青山环绕, 就不免 久久生情滋长爱意了. 山野有多种形态气质, 雄伟的、 险峻的、 嶙 峋的、 秀丽的, 几相比较, 我钟情于后者.岭南 的山野大都与其气候相宜, 绝不凛冽酷硬, 一派 清新温柔.山中四季云雾缭绕, 青翠欲滴, 仿佛 一个童话世界, 又似一方桃园净土.每每累了 倦了, 最大的心愿就是进山走走.山野里没有 荣华富贵, 却有身心和灵魂最需要的滋养. 山里遍野歌声, 那是百鸟的鸣唱.客舍山 居, 东方欲晓, 森林中的合唱 "演员" 们就雀跃登 台了――黑冠白脸的大山雀、 灰褐色的长尾缝 叶莺、 小不点儿暗绿绣眼鸟、 歌喉清脆的白头 翁、 格外爱惜时装的黑颈掠鸟, 还有斑鸠、 伯劳、 画眉、 雨燕、 翠鸟等等.它们立于枝间崖壁、 树 冠屋顶, 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可鸟儿们的叫声 不似市井人声那般嘈杂, 也没有城市车响那样喧嚣, 那如同天籁的交响恰恰 给了山野以宁静安详和悠扬欢快.躺在床上听着听着, 就会起身坐临窗前, 再推门步出户外, 直至没入林中, 心儿随那鸟儿的歌声漫天飞扬.原来走出 城市进到山里, 三两个小时的车程, 就是另一番境界. 山中有舞, 那是斜风细雨伴着林木枝叶的婀娜.岭南的山总是湿漉漉 的, 一时阳光一时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山雨一来, 风满崖谷, 遍野的林子摇 摆起来, 眼前就成了一方狂欢的舞台.这舞台上舞者万千, 台下却只有观众 一人, 这种盛大, 这种抬举, 足以令人手舞足蹈.这时虽然足不出户, 灵魂却 会飘到露天里, 与山石草木一起栉风沐雨.在西樵、 罗浮乃至丹霞诸山, 我 都有意与风雨共舞过, 那种清凉爽快和酣畅淋漓, 真有羽化成仙的飘然之 感. 至于诗意, 山间举目可见、 俯拾即是.最喜瀑水飞泻绿莽和泉溪流绕竹 林的清幽意境, 其间总能想到李白的银河九天和王维的明月相照.瀑的虹、 溪的影, 都是诗歌的源头, 古今诗人能写下那些山野名句, 皆因曾结宇空林、 踏遍群峰, 采撷到了那些蕴藏在大山深处的灵感.岭南的山, 诗横南昆、 鼎 湖两岳, 它们都不高大, 却是满身泉流、 水声遍野.山因水而秀, 又因秀而 诗, 诗意盎然的山, 当然令人心向往之.我曾多次赴南昆而游,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体验到了岁月中那些归隐之人的淡泊情怀.我还两次卧鼎湖 而栖, 于山涧溪水畔, 观簇簇芦花晚照, 渐次暗隐于暮色苍茫里, 由此滋生出 多少感叹与遐思. 大山是富有的, 烁人精神、 振人志气.做一个山里常客, 总会潜移山的 气质, 默化山的诗意.所以如今山恋正浓, 心中祈祷的, 是想活得像山一般 高贵, 巍然地矗立于天地之间. (广东省局) 高贵的山野周伟兵假期回老家, 正赶上秋收最忙的时 节, 家家户户收花生、 掰棒子, 碰上老天 爷赏脸下场雨, 又匆匆忙腾地、 种麦子. 一年的收成, 还有下一年的希望, 全在这 半个多月的光景里. 不管再忙再累, 回到家抖落一身尘 土, 母亲总忘不了她的那一盆盆花草 ――好像只是简单地看上一眼, 或者洒 一点水, 便能让一整天的疲惫和烦闷瞬 间消散于无形. 农家院落的宽阔敞亮, 怕会让不 少城里人心生羡慕.母亲的一双手, 更让这个大院子平添了许多浓浓绿意 和勃勃生机.窗台上、 屋檐下、 院墙 边, 甚至台阶旁, 都被大大小小的各色 花盆占领了――与其说是花盆, 倒不 如说是花杯、 花桶, 小到破口的玻璃 杯, 大到废旧的水桶, 母亲都舍不得 扔, 稍加改造便成了她种植花草的 "根 据地" . 至于母亲种的花草, 就更是名目繁 多、 让人眼花缭乱了. "这是韭兰, 叶子像 韭菜, 开的兰花可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