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7-09-25 |
(四) 孙月红 今年盛夏, 我们夫妇有幸受 邀, 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阿克 苏, 参加六团中学
75、
76 届高中 毕业
40 周年聚会活动, 愉悦之 情油然而生.当我们踏上这片 难忘的故地, 看到近百位师生脸 上泛出的美丽笑容;
看到六团双 城镇发生的巨大变化, 感慨万 千.我们抚摸着这儿的一草一 木、 一砖一瓦, 驻足伫立在漂亮 的教学大楼前迟迟不愿离去.
40 年前师情如火, 亲手创建校园 的情景, 又一幕幕地展现在眼 前. 清苦磨炼青云之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的 六团, 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师生 们吃苞谷馍、 稗子饭, 喝的是含 有盐碱的涝坝水, 一年
365 天, 几乎天天吃白水煮的萝卜、 白菜、 葫芦瓜, 一到春天, 天天喝师 生们戏称 青龙过江 的韭菜酱 油汤.每月
30 斤的定粮填不饱 肚子, 无奈之下, 从校长到老师, 每周都去巴扎买维族老乡的玉 米粒充饥.更难堪的是, 工资经 常发不出, 有时连理发、 购买日 用品的现金都没有.一旦被批 准返家乡探亲, 路费无着, 东拼 西借, 只够购买大人的硬座火车 票, 随带的孩子们, 连一张硬座 票都买不起, 他们只能蜷缩着身 子钻在大人的座位下, 度过那难 熬的四天三晚的旅途时光.回 想这段往事, 禁不住唏嘘不已, 有时甚至暗自落泪. 古诗云: 穷且益坚, 不坠青 云之志. , 这是对六团一中老师 的最好写照.面对如此艰苦的 生活, 老师们仍然坚守三尺讲 台, 教书育人, 无怨无悔.许多 老师, 一清早就进入办公室, 备课、 改作业、 找学生谈话, 直至黄 昏.晚上, 又去学生自修室巡 视, 面批 (辅导) 学生作业.有的 老师因缺乏营养, 四肢浮肿, 昏 倒在教室内外.面对个别后进 生、 特困生, 老师们放弃休息, 深 入家庭访问.有的家长, 因经济 困难, 不想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