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7-09-26

30、清 代的《红楼梦》第73 回都有关于《太上感应篇》的描写.茅盾的《子夜》中 也提到过《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在明代有彝文译本,清则有满文译本.早在

17 世纪,日 本人就翻刻过《太上感应篇》.在日本,《感应篇》很受重视,一些学者将 其视为认识中国的基础读物,有关《感应篇》的论述也为数不少,甚至有的 日本学者说《感应篇》对日本人的道德观念的影响不可估量. 《太上感应篇》之所以能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 所接受,除前面提到过的一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太 上感应篇》中所倡导的善恶有报的思想乃是先秦以来中国人所固有的观念. 《易・文言》中早就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尚书》中说: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而天人感应之说更是人们所 深信不疑的.有了这样的社会思想基础,《太上感应篇》就不会令人感到陌 生,人们接受起来也就便利多了. 同时,《太上感应篇》强调 心 的重要,这个思想显然是从理学家那 里得来,它出现在《感应篇》中,使得那些深受理学影响的人们找到了知音. 宋人龚幼采说: 天地之间,惟一感应.心,吾心也,感之在我,应之亦在 我. 清人姚学u说: 天人所以能感应者,此心而己. 很明显,这些人 能够接受《感应篇》,是因为这部书里有他们所熟悉的思想. 此外,《太上感应篇》的作者主张在世俗生活中修持,寓道教于社会之 中,因而《感应篇》关于世俗善恶之行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说教,使宗 教气氛减弱了,这对它在社会上的传播无疑是有益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会具有巨大影响、拥有无数信徒的佛教, 其教义中也有大量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内容,这与《太上感应篇》十分相 近.因此,《感应篇》在其传播过程中,也不会受到佛教信徒的排斥. 总之,《太上感应篇》虽然是一部道书,但却兼融了儒、佛二家的学说 和观念,有着全社会都熟悉、都欣赏的内容,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利用它为自 己服务,这就使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它的传统文化典籍. 然而,《太上感应篇》的消极面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