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2019-08-28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创新团队) 编号年度2015 团队名称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创新团队 团队所在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填表日期2015/5/18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制

一、基本情况 团队名称 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创新团队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属冶金 团队带头人 杨斌、徐宝强、戴永年 主要支持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团队成立时间 1979年 推荐单位(盖章)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推荐材料密级 无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可否公示 可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可否公开宣传 可 学科分类名称

1 有色金属冶金 代码

45040 2 真空冶金 代码

4503020 3 冶金物理化学 代码

45010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C.

制造业 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制造业 第1页

二、人员构成

(一)成员结构 总人数

30 男23 年龄 结构 65周岁以上

1 3.33 %

30 男23 年龄 结构 50-65周岁

4 13.33 %

30 女7年龄 结构 35-50周岁

14 46.67 %

30 女7年龄 结构 35周岁以下

11 36.67 % 专业技术 职务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12 42.

86 %

5 17.86 %

11 39.28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本科

19 63.

33 %

8 26.67 %

1 3.33 %

(二)主要成员 带头人序号 姓名 姓别 年龄 专业技术 职务 所在单位 研究领域 团队工作 时间(年) 是1杨斌 男50 副主任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25 是2徐宝强 男36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8 是3戴永年 男86 主任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36 4 刘大春 男49 副主任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13 5 姚耀春 男38 无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10 6 陈秀敏 女42 无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6 7 龙萍女49 无 昆明理工大学 分析化学

7 8 郁青春 男44 无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8 9 李一夫 男33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7 10 蒋文龙 男31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6 11 邓勇 女32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8 12 熊恒 男35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8 13 王飞 女34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9 14 曲涛 男33 无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8 15 王宇栋 男42 无 昆明理工大学 二次资源

3 第2页

三、团队简介 (限3000字以内) 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 开发、产业化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团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1958年戴永年老师在昆明工学院开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研究,1979年成立昆明工学院真空冶金研 究室,1989年成立昆明工学院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2004年认定为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 实验室,2005年获批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于2005年、2012年、2014年分别被遴选为云南 省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4年获得 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 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目前团队拥有30名成员,研究生101名,成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 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 .团队成员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团队带 头人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很强 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奉献精神. 团队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开展科学研 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了稀散金属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再生、真空冶炼新工艺 以及高纯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制备四个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的 科研项目.构建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理论体系,开发了十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研究成果 ,学术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冶金行业,增强了我国冶金工业的自主创新力,促进 了冶金行业的技术升级,提升了我国冶金工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团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突出贡献奖1项,一等奖6项,科技成果两次入选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

出版专著及教材21部,包括我国第一部《真空冶金》专著、第一部《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教材;

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456篇;

申请专利188件,获授权专利85件,其中授 权发明专利53件;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36 名,硕士157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中国真空 学会优秀硕士生奖5名;

组织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余次,其中大会 特邀报告50余次.近十年来,团队的主要学术技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开发了稀散金属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一系列新技术,提高了锗、铟、硒等战略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金属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铟的储量占世界的50%,主要赋存于锌、铅、锡等复杂 矿物中,含量低,回收利用困难.团队根据高铁闪锌矿中元素的赋存特性,研究了 Me-S-O 和 Me-C-O 的高温物理化学,提出了 精矿高温深度脱硫-强化熔炼挥发-真空蒸馏分离-电化学纯化 的技术思路,发明了 高效提取金属铟的清洁冶金新技术 .从含铟0.05%以下的高铁闪锌矿中 冶炼出纯度大于99.995%的金属铟,同时综合回收锌、铅、锡、镉、铜和铁.技术成果先后在云南 、广西和湖南推广应用,形成了年产5万吨锌、120吨铟的生产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获2009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入选2009年度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ISP熔炼铅锌混合矿,产出含锌、铅、锗、铟、银、锑、铜、铁 、砷等多种元素的合金―硬锌,以前采用 隔焰炉―电炉挥发 工艺处理,存在流程长、锗回收率 低、污染严重、安全性差等问题.团队研究了元素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的逸散-挥发行为,揭示了Ge 、In、Ag、Cu、Fe的富集规律,厘清了Zn、Pb混合蒸气真空条件下的冷凝机理,开发了 硬锌真空 蒸馏回收锌富集锗铟银 的技术,解决了提取锌的同时综合高效回收锗、铟、银的难题,技术成 果在广东、湖南、云南推广应用,荣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99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全世界80%金属锌都是由湿法冶金生产的,而湿法炼锌行业每年都要产出大量的镉渣(Cd5%~10% ,Cu1.5%~5%,Zn28%~50%),传统的处理方法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危险固体废物,会对环 境造成二次污染.团队研发了粗镉无氧铸锭-连续真空蒸馏提纯-精镉无氧铸锭新工艺和新装备,形 成了 含镉渣生产精镉(Cd>

99.995%)的新技术 ,实现了含镉冶炼渣的清洁综合高效利用,在云 南驰宏公司建成年产800吨镉的生产线.此外,团队针对铜冶金过程中稀散金属硒的高效提取,提 出了含硒物料真空蒸馏提取硒的技术思路,研发了 含硒物料真空蒸馏提取硒新技术 ,实现了冶 炼固废资源化,在云铜集团建成年产80吨硒的生产线,成果获200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 术二等奖.

(二)开发了有色金属合金高效分离的新技术,解决了复杂锡、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 用的难题.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低品位复杂矿资源的使用量不断上升,致使冶炼过程产生大量的 第3页 复杂合金,另一方面在二次资源回收过程中产出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