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 2018-03-01 |
(二)食用菌产业 1.加强繁育体系建设
3 持续推进贵州省食用菌菌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食 用菌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中心建设,争取投入使用;
在威宁、 大方、 印江、 剑河、 安龙等食用菌生产重点县建设
20 个菌棒 (出 菇棒)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由菌种创新到母种、原种和栽培 种配套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新增
10 亿棒专业化菌棒 (出菇棒) 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水平达 75%. 2.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及合作社, 以50 万棒以上为一个生产单 元,在重点乡(镇)、村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带动农户参与.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配套冷库、冷链和 采后处理、烘干等设施设备,配套建设运输干道、生产便道、 供水设施(管网)和供电设施,新增规模化生产基地
10 万亩. 3.加快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基地建设 继续系统开展全省野生菌资源调查,加快野生珍稀食用菌 驯化选育;
选择典型区域封山育菌,加强人工菌根菌促繁,大 力开展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促进我省野生食用菌加快发展. 充分利用山地生态环境资源,选择森林覆盖率适宜区域,集成 珍稀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建设一批珍稀食用菌仿野生栽培 基地. 4.强化科技支撑 结合食用菌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重大创新,鼓励支持科研 院校、技术推广系统、大型企业联合攻关;
是围绕产业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是鼓励 科研人员到基层、到企业挂职、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等多种形 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实操人员队伍建设和培养,主产
4 县技术推广部门至少培训
2 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食用 菌实训基地,围绕食用菌主产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 体系,逐级推进技术培训,开展地毯式培训.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各级蔬菜工作专班作用,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实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落实 政策措施,努力促进产业上规模、出效益、强带动,把蔬菜、 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重点产业来抓好、抓实、 抓出成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 涉农资金,用好产业扶贫子基金,引导企业、金融等社会资金 投入,加大建设投入,突出生产经营要素配套,加强全产业链 建设.落实好小额扶贫特惠贷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范围,重点 开展目标价格保险和自然灾害保险.
(三)强化主体培育.招引与培育结合,引进国内外有实 力的蔬菜、食用菌生产经营企业,通过联合、参股、兼并、租 赁等方式,培植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本土企业.鼓励经营主 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贫困户的能力.积极培育一批 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规模的成长型企业,加快 发展集团化、现代化和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大型龙头企业.
(四)抓好产销衔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 主体作用,大力推行订单生产.加强"产业扶贫蔬菜销售专区" 建设,加强校农对接,积极组织蔬菜、食用菌产品进校园、进 机关、进社区、进企业.鼓励和引导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销 售主体降低本地蔬菜、食用菌产品准入门槛,搭建直销平台.
5 加强宣传推介,组织协调产销组织和营销大户,通过辣博会、 贵阳农交会等会展平台宣传营销,创新推介模式,积极维护和 开拓省外大中城市直销窗口,拓展省外市场,推进黔菜、黔菌 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