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8-04-15

11 ― 3.4 管理 3.4.1 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各管理层应支持废物最小化大纲,并将废物最小化 作为管理方针中的一部分. 3.4.2 管理层应建立有效的废物最小化策略, 设定各阶段的废物最小化目标, 确认废物最小化时机,树立废物最小化文化,制定培训计划,并考虑其他能促进 废物最小化大纲实施的管理目标和激励手段. 3.4.3 应开展质量保证工作,以确保废物最小化大纲达到预期目标.

4 设计和建造阶段废物最小化 4.1 一般要求 4.1.1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 艺和设备,尽量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 4.1.2 应开展以废物最小化为目的的设施性能优化,以降低在设施整个寿期 内与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相关的成本. 4.1.3 在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保证放射性物质的隔离和放射性物质 的分类封装,以降低泄露和出现复杂情况的可能性. 4.1.4 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应利于最终退役,以便能够实现与设施退役和场址 整治相关的废物及其成本的最小化. 4.2 设计优化 对于新建设施,应利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对预计会产生废物的过程进行识别 和优化.在设施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在优化过程中为调整设备和系统提供所需要 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特性. 4.3 建筑材料的选择 4.3.1 应尽可能避免在建设过程中使用有害材料,例如,选择不含有害溶剂 的涂料,否则在清除这些材料时还需将其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4.3.2 在可能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中,使用的表面和结构组件材料应是 无孔的,并且不需要使用研磨剂就可以比较容易去污,否则将造成二次污染. ―

12 ― 4.3.3 应选择经久耐用的涂料和其它材料,这将使维修或更换过程产生的废 物实现最小化. 4.3.4 一般情况下,应更倾向于使用含有可回收成分的建筑材料,这样更有 利于材料的回收. 例如, 利用回收的金属和其他轻度污染材料作屏蔽或其他用途. 4.4 潜在污染源的隔离 4.4.1 设计建筑物时,应尽可能将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区域隔离,以实现污染 区域的最小化. 4.4.2 应安装合适的包容系统,以包容溢出物,阻碍其向环境的潜在释放. 4.5 利于最终去污 4.5.1 有可能被污染的设备和建筑应是易于接近和去污的,或者可移动或更 换. 4.5.2 有可能被污染区域的表面应设计成易于清洁的表面,可采用光滑、无 孔的圆角结构. 4.6 废物操作区的污染预防设计考虑 在邻近放射性物质使用地点的区域可设置废物操作区, 用于收集和管理所产 生的废物,并根据不同功能对废物操作区进行合理划分和设计,以使得操作过程 中的废物最小化. 实验室和小型研究机构废物操作区的污染预防设计考虑可参考附录 A.

5 运行阶段废物最小化 5.1 废物最小化技术分级 废物最小化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源项减少、再循环和再利用及处理.其中,源项减少可通过采取行动在产生废物的环节减少或消除废物;

再循环和再利 用可对已产生的废物或废物中特定组分进行有益利用;

处理是将危险组分转化为 低危险或无害材料, 对必须贮存或处置的废物进行减容和固定. 在整个运行阶段, 对于可解控的废物及时予以解控. ―

13 ― 5.2 源项减少技术 5.2.1 进货管理 应通过进货控制来防止放射性和其他有毒物料的不必要采购, 并尽量采购可 以直接使用的放射性物料,以达到源项减少的目的. 5.2.2 进料改变 应尽量识别并控制进料中可能引起重大安全和废物管理问题的杂质, 并尽量 使用非放射性物质来替代放射性物质. 5.2.3 技术改进 可通过对工艺、设备或技术等的改进,减少废物产生量.例如,改进设备、 管道系统或布局,增强自动化,改进操作设置等. 5.2.4 产品改变 在运行阶段, 从事生产制造的单位可通过对其产品做出改变的方式来减少废 物产生量,例如生产其它替代产品或改变产品成分. 5.2.5 良好的操作实践 5.2.5.1 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应注重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可通过在工艺和程序上的调整 或合理的活动安排来避免产生或减少难以管理的废物.例如,更换下来的放射性 物质操作区域排风系统的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将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理,其 更换不宜用使用时间作为指标,而应以过滤器前后压差变化作为更换指标,以免 频繁更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