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 2018-04-17 |
2016 年12 月31 日5人的生命就是一 本自己书写的日历, 每 一页都印着清晰可辩 的足迹.
苏大附一院麻 醉科创始人陈小文主 任, 在他麻醉生涯的日 历里, 没有惊心动魄的 故事, 也没有色彩斑斓 的传奇, 只有勤勤恳恳的工作, 默默无闻地奉献, 却无不书写着 无影灯下的精彩人生. 陈小文主任的勤勉敬业、 精湛医术和学术成就, 获得了麻 醉学界的公认,
1977 年8月,他当选为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分会 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8 年6月,由中华麻醉学杂志社 编委会编纂的 《中国当代麻醉学家》 一书, 他名列其中.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 我采访了陈小文主任.耄耋之年 的他, 精神矍铄、 思维敏捷;
虽然他退休多年, 但是论及麻醉学 的昨天和今天, 他如数家珍、 神采飞扬;
对苏大附一院麻醉科的 建设与发展, 仍然充满着热望和深切的关爱, 和缓的语气中透 出学者的严谨和儒雅 (图1) . 那他是如何走上麻醉医生这条道路的呢?又是如何从无到 有创建苏大附一院麻醉科呢?一生中又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病例 呢?当我们论及这些话题之时, 也许对当下麻醉医生及后来者 的职业人生规划无不以深刻的启迪…… 师从吴珏教授 开启麻醉人生 麻醉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 在我国起步较晚.解 放前,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 当时开展的手术也较为简 单, 麻醉均由手术室的资深护士或手术医生担当, 除了个别特 大医院有一位从欧美回国的麻醉专家外, 国内中小医院均无麻 醉专业医生.解放后, 尤其在
50 年代中后期, 由于党和政府高 度重视人民健康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胸腔包括心、 肺、 食道、 颅脑手术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不断开展, 各大医院均动 员抽调外科医生, 进行培养麻醉专业医生的工作.在这一时代 大背景下, 陈小文舍弃心爱的外科专业,
1957 年2月, 在苏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1957 年8月先后更名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同. ) 从事麻醉专业.1958 年6月, 他赴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 山医院, 师从国内著名麻醉学专家吴珏教授, 从而开启自己的 麻醉人生. 陈小文,
1930 年8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市,
1954 年7月毕业 于江苏医学院.在校读书期间, 他刻苦勤奋好学, 各科成绩优 异.在苏州博习医院任实习医生期间, 就受到时任外科主任陈 明斋的青睐, 对他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予以较高评价: 理论水 平较高, 工作认真负责, 对病人热情和蔼, 对业务肯钻研, 手术 操作也很细心. 回忆当年被派往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学习 的情景, 陈小文主任深情地说: 吴珏教授是解放初期由美回国 的著名学者, 在上海第一医学院担任麻醉学、 药理学、 生理学三 个教研室的主任及教授, 可谓学识之渊博, 临床经验丰富, 堪称 我国一流的麻醉学专家.我从师于他, 如鱼得水, 经过一年如饥 似渴、 夜以继日的勤奋学习, 初步掌握了临床麻醉、 心肺复苏、 危重病抢救、 抗休克治疗等先进理论与技术.一年学习的时间 虽然很短, 但是对我来说, 是我医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吴 珏教授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他所了解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 这使我感受到作为麻醉医 师,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内容不仅 仅局限于本专业, 还应该拓宽到其他相关学科.这对刚踏入麻 醉学领域的我来说, 吴珏教授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引领了我 之后漫长的麻醉生涯.吴珏教授是我终生受益和难以忘怀的恩 师. 岁月如梭, 恩师情重.在半个世纪里, 陈小文主任仍然与恩 师吴珏教授保持书信往来 (直至恩师仙逝) , 除请教麻醉业务切 磋外, 还有诗赋唱和, 共叙师生情谊 (图2) . 从麻醉组起步 到麻醉科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