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8-06-18 |
1000 元的 补贴, 学校有时也会得到一些财 政拨款. " 双槐树村的行知实验学 校在2005年得到审批, 易本耀提 起这几年的政府资助, 少有的语 气舒缓, "比过去强多了. " 不过, 政策的 "松紧" 不定, 使2014 年成为北京 "最严入学 季" , 不仅 "五证" 审核严格, 有些 还要社保缴纳证明, 这无疑在一 些保洁、 废品回收等打工人口面 前, 树起一道难跨的壁垒. 时光回到
1993 年,李素梅 只身到京城,在五棵松卖菜,她 发现附近老乡的孩子们,到了 上学年龄,却因交不起几千元 的赞助费无法入学.她看着心 疼, "难道这些孩子长大后要重 复上一辈的生活吗? "
1994 年9月, 利用五棵松 菜地的一个窝棚, 李素梅办起 学校, 之后又拉来丈夫易本耀, 一度发展成北京最大的打工子 弟学校.如果在上世纪90年代 到21 世纪初,你走在北京城中 村胡同里,准会看到电线杆和墙 壁上张贴的宣传单: "您是打工 者吗?您的孩子无法上学吗? 请到打工子弟学校来……" 一个村子常会有几所打工 子弟学校, 大点的村子甚至十 几所, 厂房、 废弃的村小、 出租 屋等, 都被改造成了学校. 一份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 调查显示, 办学者以河南、 河北 最多, 河南以固始县为多, 北京 最早的打工子弟学校便是固始 籍张保贵在
1993 年创办的. 本世纪最初几年, 打工子弟学 校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明星的 公益活动也热衷打工子弟学 校.在行知小学办公室外, 几 十个不同单位 "爱心基地" 的牌 匾, 多是那时挂的.
2003 年教师节前夕, 时任 总理温家宝来到来京务工农民 子弟就读的石景山区玉泉路小 学, 看望师生.2004年儿童节前 夕, 温家宝还观看了北京行知实 验学校孩子的表演. 20多年的历程, 打工子弟 学校的学生正 "更新换代" .昌 平智泉学校门口, 固始县陈先 生来接放学的儿子,
2001 年陈 先生就曾在这里求学, 现已随 父亲从事废品回收. "第二代仍在打工子弟学校 读书, 已很常见. " 姜雨声说, 一 些父母虽然不愿说, 但他们能看 出一些家长是昔日教过的学生. 1月9日, 记者走进龚村时, 村子中间高耸的一面五星红旗分 外显眼, 那就是存在10多年的北京行知实验小学,这所由河南信 阳李素梅、 易本耀夫妇创办的学校还在. 校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校园里, 荡漾着孩子们的 笑声.校长易本耀如往常一样, 巡视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在一处 墙体开裂的院内拱门前,他驻足良久,用力推倒, "拆了再修修,否则 塌下来砸住孩子可不是小事. " 易本耀从1994年办打工子弟学校以 来, 多时有12所, 有近6000个学生, 不过现在已减少到1700人, 分布 在两个校区, 河南籍的约三分之一.而整个北京, 打工子弟学校从多 时的300多所减少到120所左右, 在校生从20万减少到六七万. 他们已踏进明天, 学校还停在昨天 "别人与我比父母, 我和别人比明天" , 如今―― 曾上央视春晚的这群孩子和其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现状如何?本报记者赴京走访 同样登过那个春晚舞台 的杜洁, 已在北京一所医院 做了一年门诊收银.半年 前, 她专门坐公交车跑到原 来她就读的打工子弟小学, "那个彩钢房教室还在, 校舍 没变, 连墙上的老宣传画都 没变. " 离开时,她心里有些失 落, "为何这么多年过去,打工 子弟学校还是这样?会不会 耽误了孩子? " "为何这么多年过去,学校还是这样? " 办学――一度红火 当年电线杆和墙壁上贴的都是宣传单 政策――时松时紧 公办学校 "五证" 门槛, 为打工子弟学校留生存土壤 (下转A13版) "和别人比明天,现在可能还不行" 探访学生陆宏云 探访学生杜洁 像陆宏云和杜洁一样, 多少打工子弟一路走来充满酸楚 留守――充满挣扎 | 没有家人在身边, 很多次他钻在被窝里哭 2007年春晚朗诵节目 《心里话》 , 参演的30名孩子来自北京行知实验学校 (视频截图) . 乔琛指着8年前的自己 场景易校长的背后, 经历怎样的煎熬…… 校园里, 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探访校长易本耀 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