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2018-06-26

三子如焱:附贡 生,考入国子监肄业. 关于伊秉绶史书记载较多. 1754年正月 十一日伊秉绶生于福建汀州 ( 今宁化)一个书 香门第、官宦之家. 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 年(1769)进士. 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 卿. 史称伊秉绶: 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 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 后受大学士 朱赏识与纪晓岚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 最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习书法. 乾隆五 十四年 ( 1789)伊秉绶参加会试进士及第,授 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司员外郎,开始了亨通 的仕途. 嘉庆四年 ( 1799)升任刑部郎中,未几,伊秉绶出任广东惠州知府. 在惠州期间兴 利除弊,勤政爱民,致力于地方建设,奖掖后 学. 嘉庆十年 ( 1805)伊秉绶出任扬州知府,有 德惠政声,为清一代名吏. 嘉庆二十年 ( 1815) 九月十一日,他在扬州病逝,扬州百姓把他供 奉在三贤祠内,与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并祀, 改称 四贤祠 . 书史对伊秉绶书法评价极高. 称其隶书 名扬四海,与邓石如 ( 1743-1805)篆书有 南 伊北邓 之称. 其书得 《 张迁碑》、 《 衡方碑》、 《 M阁颂》之遗韵,高古博大,雄浑宽厚,朴拙 自然. 伊秉绶与丁息陆、丁如玉父子交情很深, 关系密切,否则就不可能请他撰写墓志铭的. 更令我惊异的是, 丁如玉逝世后的墓志铭竟 是伊秉绶之子伊念会撰写的,题目为 《 诰封朝 议大夫广东广州府海防司同知即知府丁公 少溪墓志铭》. 伊秉绶为我祖先作墓志铭丁惠增 文/图淮安丁息陆、丁如玉父子与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交情很深,否则是不可能请他撰墓志铭的.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何氏泰安堂中药房, 位于淮安区南 门最繁华的交通要道上,这里市井繁华. 药房西临小吊桥、南临涧河崖及珠市街、 北临涧河 ( 护城河). 前几年,因旧城改 造,美化环境,泰安堂旧房被拆除了. 何氏,先世家浙江余姚,至何贞士先 生,始迁江苏淮安,遂为淮安山阳人 ( 见 漕督陆元鼎 《 何阁家传》 ). 据淮安乡贤王济民( 笔者高建平的 大姨夫)老先生介绍,当年大姐夫何维淦 ( 排行二)家的南门小吊桥泰安堂中药房 柜台两边摆着大大小小的竹匾, 晾晒些 根、皮、花、草、叶、仁、壳之类的药材,像 蒲公英、陈皮等可晒的,就放在太阳底下 暴晒, 而如花类只能阴干的就晒在屋檐 下.当走近药房,一缕好闻的药香随即扑 鼻,那是千百味中草药经洗晒、焙干 ( 把 药放在器皿里, 用微火在下面烘烤)、烘 炒等工艺后, 沉淀在岁月里汇合而成的 药气. 其实,幽静的药房一切古雅.当年那 清漆斑驳的木柜台,常年摆放着捣药钵、 石镇纸、戥子秤 ( 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 金、银、药品等分量小的东西)、算盘、铁碾, 还有整面墙的雕花百眼橱, 全是抽 屉,每个抽屉上贴的是药标签已经泛黄, 推拉的铜把手也摩挲得锃亮, 而抽屉里 的每味药都藏着一个 神农采药 的故 事.橱顶是一排青花瓷罐,瓷罐口系着红 布条, 布条上有小楷写着药名, 都是些 丸、散、膏、丹的名字;

橱楣是从右至左用 颜体书写的横匾,精选地道药材,精致丸 散膏丹. 药房楼下西边一间, 坐堂候诊的淮 安著名老中医应春台, 其白胡子也一派 仙风道骨,他那线装本医书,号脉枕,写 处方的狼毫笔、砚台等简直都是古董,仿 佛有着出神入化,药到病除之神效. 泰安堂药房常年由何显曾 ( 字筱衡) 与其长子何维银、二子何维淦料理.1939 年正月十三,日寇侵占淮安县城,何维淦 的父亲何筱衡晚上点个灯, 在家把货打 包,第二天准备运至乡下,日本鬼子在南 门城楼上看见不远西南处有灯亮, 不管 三七二十一,举起机关枪就进行扫射,遂 惨遭日本人杀害,无处伸冤. 当年药房里最生动的环节, 就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