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 2018-07-27 |
有限目的论,解释某一类或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现象.外在目的论,用外 在目的因作为事物变化的动力;
内在目的论,用事物或系统内部的某种目的性机制解释事物或系统的 活动.价值的目的论,认为某种价值的追求是变化动力;
理性的目的论,认为用某种人的理性可以理 解的方式是变化的规律. 笔者提出的这个分类方式似乎琐碎,但本文下面的讨论证明,这种基本分类是有必要的.应当承 认,目的论的 宏观 与 有限 , 外在 与 内在 , 价值 与 理性 ,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 十分明确.有时候它们会互相转化,甚至有时会被统合成为合一的目的论世界观或宇宙观.在本文对 各种目的论的讨论中,有时不作细分,甚至可能无法细分,但是可以说: 以上的这些分野,对本文的 讨论不至于落入纠缠,至关重要. 另一个会引起争议的问题是: 究竟目的是什么? 道德的 善 、认知的 真 、系统的 平衡 、 选径的 最高效 ,具形的 最完美 等,这些目的可以说完全不同.但是作为运动与变化的最基本 动力机制,这类系统有根本性的相同点: 它们的变化动力不是突发偶然的,也不是纯因果的,而是目 的论的.变易过程遵循的秩序和规律,符合某种目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目的,都会让我们的行为产生 一种选择的或价值的理性. 应当明确声明的是: 本文并不是关于目的论 ( teleology) 的哲学史讨论,不可能对这个问题的哲 学文献,以及各种理论卷入长期的争辩,做一个细致清晰的梳理.本文只是想回顾传播学与符号学的 某些观点,用以讨论人类的意义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本文想说明符号意义活动为什么必然以目的论为 基本规律.最后还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符号学的基础是一种 真知目的论 .为此,本文会简略地 回顾一下中西贤哲的一些目的论讨论: 从亚里士多德的 目的因 理论,儒家的 至善 道德目的 论,到中世纪的 神学目的论 .本文也会提到在早期现代的思想界,为什么目的论被全面压制,而 最后在当代为什么目的论会辉煌地复兴. 在这个背景上,本文会回顾并重新评价皮尔斯对目的论的巨大贡献.本文会论证符号学的 真 知目的论 作为一种外在的、宏观的、理性与价值兼顾的目的论.这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意识,理解 意义活动的本质,理解人的存在,是个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在目的论的反面,简单地说,主要有两种对万物变化的 非目的论 解释.一种是 偶然论 ( fortuitism) ,这种看法认为世界的变化充满偶然,无法解释,亦无规律可循,当然也就没有目的.例 如认为我们来到世上纯属偶然,我们平生许多事情 命运使然 ,充满荒诞,至今,关于社会中个体 的遭遇,偶然性依然是无法从哲学上解释的难题.最为众所周知的偶然论人生观,或许是曾风靡一时 的萨特的 存在荒谬论 .最常见的偶然事件,或许是艺术家的灵感,对灵感我们至今无法给予充分 的解释.艺术创作冲动中强烈的反定义反规律倾向, ① 正是其偶然论本质的表现.
6 4
1 ① 陆正兰、赵毅衡 : 《艺术不是什么: 从符号学定义艺术 》 ,《艺术百家》2009 年12 期. 第2期赵毅衡: 皮尔斯 真知目的论 与维纳 反馈目的论 另一种反目的论的理论,是过程的因果论 ( causationism) .此说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先有原 因引出的过程,而一旦此事无发生,必然会有后果的,因此世界万事都是因果链上的一环.佛教的因 果报应论是最明显而且覆盖一切的因果论 , 《金刚经》说 有为法 ( 运动变化规律) : 一切有为 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在现代思想史上,因果论得到的最有力的支 持,是牛顿的力学体系,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 机械论 哲学: 认为目的是没有的,因果却永远存 在.另一个强大的因果过程论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新的生 存条件就是变化和运动的原因,变化的动力就是为了适应此原因 , 适者生存 并非目的,因为地球 自然环境变化没有目的.因果论引发了现代思想史上一系列的重要争论: 例如赫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