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 2018-08-06 |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两三年没碰社交媒体了, 因宣传 新书的必要, 应出版社要求, 重出江 湖, 倒发现不少 朋友 公开宣布告别 社交媒体, 理由大概是花了太多时 间, 不愿卷入纠纷, 求取耳根清净, 保 护个人隐私等等. 而愈是强调, 愈表 示昔日沉溺太深, 实迷途之未远, 觉 今是而昨非, 乃有停用之举, 态度庄 严端正, 甚至, 流露着隐隐的悲壮. 社交媒体真有这么可怕? 从 工具 的角度看, 社交媒体是 一种选择, 用它或不用它, 同样可以 找到五六七八九个理由, 视乎你的状 态、 位置、 需要, 以及意志, 但不管是 什么人, 一旦碰上了它, 总得以 自我 为代价, 这代价的高或低、 好或不 好, 虽说因人而异, 却都是代价, 如欠 债, 如利息, 如门票, 总得要付. 这里说的 自我 并不止于私隐 之类的电子脚印暴露, 而是指向更根 本的自我意识. 我, 我在, 我见, 我说, 我想, 我喜, 我怒, 社交媒体是一种极 方便的诱惑, 先让你在这平台上 建立 之见, 然后, 拓展我, 散播我, 突显 我, 向世界至少是你的所谓网友呼喊 我之存在;
社交媒体把 你的我 召唤 出来, 滋养它, 喂养它, 崇敬它, 我我 我我我, 初时你或尚可把肉身的我跟 虚拟的我分个清楚明白, 先后有序, 渐渐地, 次序倒转, 虚拟的我走在前 头, 肉身的我跟在后面, 拼命追赶. 再后来, 滋养和喂养虚拟的我 的, 不再是社交媒体, 而是你自己, 你 的肉身的我, 离开了社交媒体, 你的 喜怒哀乐皆不圆满;
离开了社交媒 体, 你的哀愁欢愉皆不完整. 甚至, 你 的情绪和意念纯为虚拟的我而存在, 当你思考问题, 你是从社交媒体发布 的角度去思考. 当你察看世界, 你是 从社交媒体讯息的角度去察看. 到这 境界, 你便是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便 是你. 而这, 便是一切. 简单地说, 社交媒体是所谓传播 和沟通的利器, 却同时是铸造 我执 的热炉. 我执 在这里以你想象不到 的速度茁壮矗立如一根巨柱, 你跪在 它面前, 膜拜他, 膜拜自我, 膜拜一个 以自我作为中心的虚幻宇宙. 说得有点玄了. 想说的其实不外 是, 社交媒体若真有恐怖, 并非在于 剥夺你的时间和精神, 而在于让你在 所谓 分享 的历程里把自我放在如 斯中心的位置, 以分享之名, 你变成 我执 的子民, 在这国度里, 我执 是神, 但这个我, 早已不受你的掌控. 出入社交媒体而不受其惑, 是一 种艰难的修行考验, 能成者稀, 也就 唯有以告别社交媒体作为上策. 肆说 唐诗 因为女儿这个暑假要在纽约市上 夏校, 我被要求签了各种各样的文件. 其中有一份关于防晒霜的授权书特别 有意思. 首先, 它一开始就明确规定: 孩子在学校的时候, 只能用自己带的 防晒霜或者学校提供的防晒霜――言 下之意, 不能分享其他孩子带去的防 晒霜. 然后, 学校让父母签名确认是否 同意自己的孩子使用学校提供的防晒 霜;
如果同意的话, 还需要继续确认是 否允许学校职员帮助自己的孩子涂抹 防晒霜. 签完这份文件, 我的第一反应是: 好吧, 我知道我来自第三世界. 因为 在我们的文化里, 学校或者其他机构 从来没有惦记过给我家孩子涂防晒霜 的事. 假设有一个老师居然细心体贴 地帮我的孩子抹了防晒霜, 那我简直 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吧, 还有啥不同意 的啊. 可是在美国, 因为防晒霜是属于 非处方药品 , 不同的州对这个问题 有不同的规定, 甚至同一个州内不同 学区的处理方式都有可能不一样. 像 我女儿所在的这个学校, 就已经算是 在防晒霜问题上态度非常包容及开明 的了: 它认为防晒霜是必备之物, 只是 需要父母授权而已――所以这份文件 更像是一份免责声明. 而在某些州, 防晒霜是明确禁止 被带进学校的, 在另一些州则要求有 医生的书面证明才可以. 因为这些禁 令, 曾经有孩子在学校组织的外出郊 游中被严重晒伤, 于是愤怒的母亲提 出抗议并要求修改规定……这类的事 件经过媒体报道,也在全国范围内引 起了很大争议. 有学校认为, 防晒霜如果不慎进 入孩子的眼睛, 或者引起皮肤过敏, 后 果会很严重. 话说过敏在美国社会真 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类似的例子是 孩子绝对不能带含坚果的食物去学 校, 因为太多孩子对坚果过敏. 还有人 是对麦麸过敏的, 所以在商店里的食 品货架上经常可以看到 不含麦麸 的 标示. 事实上, 有皮肤科专家表示: 防晒 霜引起的过敏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跟 洗手液或者香皂引起过敏的可能性差 不多――难道学校还能禁止孩子们在 学校使用洗手液吗? 至于教职员需要父母授权同意才 能为孩子涂抹防晒霜, 则是为了避免 被指责 不恰当的肢体接触 而陷入麻 烦之中. 在这个问题上也特别体现中 西文化冲突. 我朋友的孩子从小在美 国长大, 小学三年级跟父母回国读书. 有一次学校组织统一体检, 负责体检 的阿姨二话不说撩起孩子的衣服就检 查, 这在一个美国孩子的眼里是非常 粗暴的行径. 回家以后孩子跟妈妈抱 怨, 妈妈只能告诉她: 在中国的文化里 对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太敏感. 再说了, 中国一个班的学生数量是美国的至少 两倍以上, 体检人员也没那么多时间 跟每个孩子和颜悦色地解释. 【 曲奇 ( 广州 ) ・ 居游记 【 【 俞晓群 ( 北京 ) ・ 六十杂忆 大寿满百 沈东子 ( 桂林 ) ・ 零度漂流 万象2016 年7月22 日 星期五 商报路:http://www.iszed.com 报料热线:839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