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 2018-08-18 |
13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编辑: 慕相中 版式: 常虹 校对: 刘巧 24小时新闻热线: 96496
邮箱: yzw bx w @ so h u .
co m 大棚就是家 扬城有群外乡菜农 宿迁夫妇田头过了13个春节 无论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分布在城区的 各大菜场都有源源不断的蔬菜, 供应到每家 每户的餐桌上.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在扬 城周边辛勤耕种蔬菜的外乡人. 昨天,记者在 西区沿山河南侧就结识了这样一对夫妇. 雪后的城郊, 雪水和泥土混在一起格外 泥泞. 一名女子踩着如糨糊一般的泥土,身形 矫捷地奔跑在各个蔬菜大棚之间, 忙碌个不 停. 她叫吴以华,老家是宿迁的,和丈夫蔡春 祥来扬州包种蔬菜大棚已有13年之久. 吴以华说, 周边几百亩的塑料大棚都是 他们那边人过来包种的,她家包种了10多亩. 因为种大棚长年没有休息时间又比较辛苦, 本地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工作. "孩子他爸早上5点多,就去市区的菜场 卖菜去了,现在还没有回来. "吴以华告诉记 者,春节前后是蔬菜紧缺的时间段,这些种菜 人也希望能够多赚点钱. 为了能多挣一些,他 们夫妻俩除了批发给商贩,自己也进行零售. 但是,这样一来就格外辛苦,每晚在大棚内挖 菜到深夜十一二点, 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孩 子父亲就拉着蔬菜去市场售卖,最忙的时候, 一天只能休息5个小时. 中午12时许,吴以华忙完大棚里的事,片 刻未歇,从自家大棚里采摘了几种蔬菜,到厨 房里又忙碌起来. 她说,每天下午1点左右,孩 子的父亲就会回来吃午饭, 饭后两人又要一 起进大棚里干活. 下午1点,蔡春祥骑着电动三轮车卖菜回 来了. 妻子吴以华立即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 桌子,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起午 饭来. 蔡春祥夫妇有4个孩子,大孩子已出去 工作,其余3个孩子还在读书,时下已放寒假. 见父母辛苦, 今年只有13岁的二女儿会主动 地帮父母干活. 蔡春祥告诉记者,他们种的是"良心菜", 用的是农家肥,从来不打农药. 大棚里冬天很 少会生虫子,天暖后有虫子时外面用纱罩上, 偶尔有些都是人工捕捉. 因为是绿色蔬菜,通过10多年的努力, 在周边积累了一定的固定 下乡亲手制作农家 "年蒸" 热气腾腾 蒸出了浓浓年味 年蒸,是辞旧迎新的序曲,吃上 热乎乎的年蒸包子, 预示着来年的 生活蒸蒸日上. 这几天,扬城家家户 户都在忙年蒸. 昨天,一群生活在城 市里的老人,不辞辛苦,带着大包小 包,前往农家小院,劈柴、生火、上笼、下笼,重温年蒸每一道工序,为 的就是追寻记忆中过年的味道. 69岁的退休老人方世岳是晚报 博客网一位活跃的博友,网名"方虾 子". 他的亲家在邗江区槐泗镇杭庄 村,家里房子又高又大,平时只要有 空, 他都会组织一帮老年朋友前往 包饺子,烧农家菜,感受浓浓的乡村 氛围. 为了联络方便, 方世岳建了一 个"农家乐年蒸微信群",将有意参 加的老朋友一起拉进去, 一个近20 人的下乡年蒸团成立. 日期定在2月 2日,农历腊月二十四. 2月1日晚上, 方世岳就开始忙 起来了. 100多斤面,他分四个大盆 发酵. 每个大盆里的面团都要揉搓 半天,才能和得均匀,富有弹性. 直 到半夜, 他才把四大盆面放到厢房 的床上,用棉被盖得严严实实. 2月2日清晨, 朋友们一个个拎 着调制好的馅心来了. 寂静的农家 小院顿时喧闹起来. 宦广陵是拿碱 高手, 忙着给散发着酸味的面团点 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