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 2018-08-23 |
男 青年结队走过来了,姑娘们 也走过来了;
一顶顶草帽挥 舞起来了,一条条花手巾飘 动起来了,一声声口哨响起 来了,响起来了…… 呼――呼―― 呼――呼―― 仫佬,用一种叫做土拐 的方言唱出了他们心中的歌 谣.口哨响过之后,男方和 女方相互沉默了片刻,那歌,便羞答答地从花伞下抒 情地一泻而出. 男:面对一对好娇娥 风姿卓卓像花枝 敢问娇娥哪村妹 今天为何上歌坡 女:妹的村,山旮旯 今年整整一十八 春天三月树发芽 妹今坡上找婆家 …… 花醉了,草醉了,树醉 了,风醉了,浓浓的歌还在 继续唱下去.男女双方都忘 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忘 记了时间正一分一秒地慢慢 消逝,谁也不愿意离开,反 而靠得更近了. 不知不觉中,一天很快就 过去了.太阳被唱下了山坡, 暮色开始悄悄从四周爬上来.歌好情更浓,对歌的高 潮如海浪涌来,一起一伏,一唱一答,歌声盘旋于青青 的山,清清的水,绿绿的树 和深深的草丛……天渐渐黑 下来,清明的月亮游在歌坡 的上空.谁也不愿走,谁也 不想走.一阵沉默之后,歌声 又起:唱歌先,唱歌先,活路 不做丢一边,活路不做千年 在,风流能有几多年?唱到河 边鱼生蛋,唱到土里树发芽, 唱到石头会说话,唱到河水倒 转流,唱到青山鸟会飞,唱到 椿树发枝丫…… 这歌声穿越了多少情和 爱,多少岁月在歌声中悠悠 地启航,悄无声息地走出重 重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歌声中饱满了丰稔的爱 情,一首一首地繁衍故事,一段一段地进入情节,那么 自然,那么具有强烈的感染 力.一切好像与生俱来,又 好像从心底里自然而然地发 生.而那好听的歌声,的的 确确是响在心里,响在青年 男女彼此的心坎上.呵,仫佬,呵,走坡――
2014 年11 月15 日,大藤峡水利 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大藤峡再次 让世人瞩目!关注大藤峡、并在建设 工地日夜来回穿梭的人中,有一位中 等身材、目光睿智的人,这个胸前挂 着照相机,手上拿着采访本的大忙人 就是潘大林.做为一名作家,潘大林 受邀撰写有关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的 纪实文学,他要记录这段历史,记录 艰苦异常的征地拆迁协奏曲,记录激 动人心的机械轰鸣推进的进行曲…… 他记录的是为浩大工程付出的智慧和 心血、激情和汗水,是经历过太多苦 难的大藤峡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那豪 迈的追梦历程.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 《沸腾的大藤 峡》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还带着 浓浓的书香.全书共
18 章加两个附 录,计23 万字,中间还配了很多幅 彩色图片,更让人如身临其境. 在 《沸腾的大藤峡》 这本书里, 我们可以看到那沉浮在历史波涛中的 大藤峡;
可以看到生活在大藤峡地区 的瑶民们曾经的血泪交飞;
看到官逼 民反、民反官更逼的百姓与王朝之间 翻来覆去的斗争史;
看到那些在斗争 中涌现出来的足以光耀千古的名字背 后的故事. 在 《沸腾的大藤峡》 里,我们可 以看到百余载流宕的宏大构想.早在 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同治年间,桂平 人周溯贤就有了大藤峡之梦.孙中山 在他的 《建国方略》 中提出了 改良 西江 、建设西江水利枢纽的设想. 还有,前苏联水电工程专家提出的大 藤峡水库水位高程
74 米――那是淹 没柳州、来宾等地的设想.最终,在 无数热情的双手共同推动下,合适的 构想终于浮出水面并付诸实施. 在 《沸腾的大藤峡》 里,我们可 以看到那些勇于奉献的忙碌身影,那 些战斗在库坝区移民安置第一线的普 普通通的党员干部.无论是在高温酷 暑的盛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 他们无数次穿越于田野里、村道上和 密林间,为村民清点作物竹木,丈量 屋宅土地,计算补偿款项,将百姓当 亲人,心为百姓着想,汗为百姓而流,他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落实在征地拆迁工作之中. 在 《沸 腾的大藤峡》 里,可以看到大山里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守望,可以听到山区群众发自心灵深处的回声,可以感悟到山区几代人与大藤峡的深切情缘.那些朴实的乡亲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含辛茹苦建起了房屋,亲手种下竹木庄稼,在大藤峡建设当前都 只能含泪舍弃了.因为他们知道,个 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他们懂得, 工程造福的不仅仅是大藤峡这一带的 老百姓,更将造福珠江流域的民众, 工程开启的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的新篇章.潘大林记下了这一切,他 记下的何尝不是国人内心深处难以割 舍的乡土情结. 滔滔珠江,源远流长,其中激情 的大藤峡,那雄奇险峻的山水是大自 然的馈赠,那曾经的大藤峡瑶民起义 是历史的必然,这些为优秀作品的产 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而浩大的大 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又为这一 独具魅力的文化宝藏注入了新的活力.潘大林正是以他文学的目光深情 地凝视着这片土地,以他饱蘸情感的 笔墨动情地描绘了这里的山水. 优秀的作品总是来源于火热生活.潘大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