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 2018-08-23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2 1
2 0
1 9 年6月11日星期二 首席编辑∶杨晓晖 编辑
邮箱: y x h @x mw b . c o m. c n 七夕会摄影姐妹情 蒋燕秋 苗族, 是一个 非常古老的民族, 它主要分布于中 国的贵州、湖南、 湖北、 四川、 云南 等地. 苗族姐妹情 是摄于湘西 凤凰县保存较好的古寨之一老 洞古苗寨, 老洞古苗寨是用石头 堆砌而成的寨子,远远望去满眼的石 头, 满眼的青灰色. 它已经有 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 因为苗族的先民居住在山洞里而得名 的. 加上当地苗族人喜欢穿蓝色的苗家 衣服, 更成为古苗寨的一 道美丽的风景线, 苗族人 非常热情友善, 更引起我 对她们的关注, 看到苗家 姐妹俩碰面的那种表情 以及她们之间动作的关爱, 都表露出她 们之间真诚的亲密感, 促使我不得不把 相机拿起 咔嚓 . 把这最感人的瞬间留下,姐妹情 是一种关心不请自来,是一种默契无 可取代,愿我们苗族的姐妹们情更切, 心更暖,为自己的家园增加更多的美 丽色彩. 初夏外三篇柴薪一豌豆花 早稻才刚刚抽穗, 个别的已经抽出了. 稻叶上挂着 一粒粒晶莹莹的露珠,露珠的清香和稻叶的清香混合 在一起, 很轻很淡的香. 你不注意, 就闻不到. 稻田静静 的, 好像湖面, 但只要有风吹过, 时刻就会轻轻荡漾. 稻田边的菜地上还种了蔬菜.有四季豆、 豌豆、 茄子、 南瓜和辣椒.豌豆花白瓣上带着点点紫色, 茄子花 的纹理与花柄也带紫色, 比豌豆花上的紫色深, 像戏台 上的小姐, 气味文静.四季豆花的气味有点粗糙, 像戏 台上的花脸, 很野蛮似的.南瓜花, 色彩金黄, 壮, 硕, 大, 气势张扬, 霸气, 常常引来蜂蝶光顾.辣椒的花很 细, 很小, 很淡, 绿色的花柄头上细小的一点白色, 白得 怯怯的, 小心翼翼的. 蔬菜的花上也有很多露珠, 晶莹透彻.不久, 花谢 了, 四季豆、 豌豆、 茄子、 南瓜, 辣椒纷纷长了出来, 四季 豆扁长, 豌豆荚胀圆, 南瓜滚圆, 茄子和辣椒光鉴瘦长. 当你蹲下身子, 扒开四季豆, 豌豆, 茄子, 辣椒丛和南瓜 藤时, 会发现下面泥土的气味真好闻啊, 凉凉的, 湿湿 的, 潮潮的, 好像来自很深很远的地方. 不远处, 传来一声鹌鹑的鸣叫, 接着又传来一声, 叫声清脆宛转, 等你站起来时, 夏天也就跟着来了. 二 枇杷笺 那黄, 难以调色, 难以描述, 不知可 否叫做 枇杷黄 .成熟的枇杷,颜色 也在变,有点黄中带青,是那种青涩 的青,又有点白,是那种霜落在上面 的白,不知可否叫做 霜白 .霜白的 黄,日复一日,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中, 渐渐浓了,透了,软了,变得金黄, 半透明一般,在枝头鲜艳夺目. 成熟的枇杷表面白色的绒毛渐渐 退尽, 阳光下点点金黄, 闪烁着金光, 有 一种微微的温暖的感觉.宋・戴敏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少年时, 曾听父亲说过, 枇杷是水果中唯一吃过四 季露水从开花到结果的水果, 很养人的, 不用忌口, 什么样身体体格的人都适合吃. 唐・柳宗元说: 寒初荣 橘柚, 夏首荐枇杷. 每年初夏, 金黄的枇杷纷纷上市, 枇杷水多肉嫩, 香甜可口. 而枇杷叶和其他中药配伍可 以入药, 做成 枇杷膏 .香港有一款著名的 慈庵蜜 炼川贝枇杷膏 .说明书的纸张也是淡黄色的, 做得古 色古香, 像古代的信笺. 上面印着清代名医叶天士炼枇 杷膏的故事, 述说这款 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的来 历.此膏治咳嗽, 效果奇佳, 风靡世界. 三荷在六月写荷,像是应景.六月的荷塘,风光与众 不同.阳光热烈、灿烂、明媚,荷花亭立,茎叶蓬勃 生长,安静而美好. 有些词真好, 像无穷碧, 像别样红, 像尖尖角, 好在 哪里? 说不出, 道不明, 是那种说不出好的好. 同样有些 成语好的也不用解释, 它就在那里.像亭亭玉立, 像藕 断丝连, 像水落石出, 像峰回路转, 像柳暗花明. 一个词或一个成语, 有些词或有些成语, 就像有些 美景一样, 是与生俱来的, 天生的.像朱自清的月亮孤 悬下的荷塘, 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孙犁的荷 花淀, 朱湘投江时的那一段长江, 徐志摩遇难时的那一 片天空.似乎皆有一种凝神于荷中的寂 静与凄美. 一个人死了,留下了些许文字,一个 人死了,却有些许文字替他在这个世上活 着,真好,是那种说不出好的好. 到宁波做吃客 朱蕊现在坊间将喜欢吃、 会吃的人称为吃货,或者 自称吃货,吃货这个词也 是堂而皇之上了某些媒体 的,听着看着总感觉有伤 大雅.这货那货,人成了 货,非人,大家也不以为 忤,是人心不古了还是斯 文扫地了或者文化 发展 了, 人和物不再区别, 得有 文化学者或者社会语言学 家来研究论证.作为平常 人, 只能顺应, 最多心里嘀 咕几句罢了. 语言虽然已经不古, 但人们的味蕾又似乎还会 时而惦念一下过去的时 光. 比如, 过去上海本地饮 食, 受了多少宁波的影响, 大概没有一个量化的数据 来考证的,但能够感觉到 宁波口味对上海的影响. 小时候,左邻右舍有 许多宁波人,贴隔壁那家 宁波人家,在晒台上放一 个甏,甏里腌制的是苋菜 管,或者还有别的什 么, 那甏平时不轻易开 盖子,但一旦打开, 气 味熏得人不得不退避 三舍, 逃得老远, 而小 孩对于密封之物的好奇又 让人不忍彻底离开,隔得 远远的看邻居家阿婆拿了 碗筷从甏里往碗里夹泥绿 色的流着汁液的长条形苋 菜管, 盖好盖子, 隔壁阿婆 竟然直接夹一根苋菜管放 入嘴中尝味起来,小孩心 想,这么臭的东西怎么能 吃? 继续观察, 见阿婆端了 碗往楼下灶披间去了, 过 了一段时间,从灶披间飘 上来一阵臭香, 然后就听她 大声叫着她外孙女的名字, 外孙女飞奔下楼, 一会儿端 着一碗灰白浅绿相间, 还缀 有红色辣椒末的菜上来, 臭香 味就来自于这道菜. 这是一道当时绝对不 会欣赏的宁波菜. 但宁波的其他吃食却 让上海人趋之若鹜.过年 时,家家户户都要做的汤 团就是宁波汤团.不知从 什么时候起,不管是不是 宁波人,过年时必定要做 宁波汤团, 现在想来, 这似 乎是当时的一种饮食时 尚.从小吃外婆做的本地 大汤团, 外婆做的 是荠菜肉、 纯肉的 咸汤团, 甜汤团则 是枣泥的, 咸汤团 圆的, 甜汤团会搓 出一个尖来.其实 更喜欢吃咸汤团. 可惜,到稍大一些时离开 了外婆家,只能跟着大家 一起做、 吃宁波汤团, 而宁 波汤团只有一种味道: 甜, 而且是很甜的甜. 过年前, 先浸泡糯米, 然后借来磨盘, 在 磨盘口绑上空米 袋, 用小勺舀了带 水的糯米放进磨 盘里手磨, 磨成的 米浆流入空米袋,全部磨 好,扎紧米袋口将袋子悬 挂起来,米袋下垫盆接滴 下来的水,水滴到何种程 度很有讲究,米袋里的粉 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 刚 刚好时取下米袋,就可以 用水磨粉做汤团了.汤团 芯子则在糯米粉 滴水时准备好了: 将猪板油、 黑 洋酥、绵白糖按 一定比例混合在 一起 揉成团,再搓成一个一个小 芯子, 最后做成水磨粉黑洋 酥宁波小汤团. 现在也能够想明白宁 波汤团为何只有甜的了. 其实, 宁波菜大多偏咸、 味重, 比如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