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09-02
散文 才艺讲堂 诗词雅韵 人类首次 "看见" 黑洞 杨学军 风云世界隐无踪, 黑洞至今飘梦中.

千万光年成一瞬, 首张美片假鲜红. 春思 李淑华 日月两轮年复年, 心如丝绪绾三千. 风吹花木莺啼序, 水泛兰舟鹤啸天. 月影娉婷衔入梦, 烟波浩渺抱春眠. 诗朋酒友余心乐, 逐韵飞花亦自然. 西藏行 杨家强 布达拉宫入云天, 梦幻林芝惊世颜, 措木云杉如树海, 神山草甸像花园. 尼洋河畔风光赏, 鲁雅川峡奇景观. 远望奇峰神女卧, 近游湖面万鸥旋. 注:措木云杉、 神山草甸、 神女卧像 皆为著名景点. 春日喜雨 夏承斌 喜雨虐3, 晨风格外新. 乐滋堤岸柳, 福洒宅边筠. 润物连千顷, 施恩泽万民. 甘霖增夏熟, 乐坏种田人. 春游洪泽湖 王述道 都道悬湖春色美, 邀朋扶棹尽情游. 冲天白鹭衔云朵, 逐浪红鱼戏画舟. 可喜长堤开柳眼, 更欣闲客甩钓钩. 眼看红日将过午, 携酒同登水上楼. 浣溪沙 骆马湖游记 陶凯 碧水蓝天菡萏朱. 轻帆柔橹逐飞凫, 船歌互答几渔姑. 丝网收来鳞万尾, 游人笑饮酒三壶. 最鲜湖水煮湖鱼.

9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电话 0527-84389859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编辑/毕传国 版式/徐榕多才多艺 乡愁里的一抹炊烟 陈翔的山水画赏析 牛孝杰 陈翔,

1963 年出生于上海, 毕业于 复旦大学中文系, 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 《书与画》 副主编.现任上海中国画院 党总支书记、 副院长, 上海市美术家协 会副主席、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 员、 上海市文联委员、 上海市政协委员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 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中国文化语境里, 诗书画号称姊 妹艺术, 如唐人有云: "书画异名而同 体. " 宋人郭若虚在 《林泉高致》 中道: "更如前人言: '诗是无声画, 画是有形 诗. ' 哲人多谈此言, 吾人所师. " 东坡居 士更有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之句, 以及赵松雪所谓 "书画本来同" 之论 云云, 皆言 "诗书画的根本性质一致" 的 这个道理, 其追求融通而终具崇高人格 魅力, 进而体现于艺术表达之理, 即使 历史变革至今日, 其精神特质依然为我 们所传承. 中国山水画名家陈翔就是在此大 文化的语境下坚持着自己的山水画创 作与探索.复旦大学中文系出身而入 画学堂奥, 以及身兼上海中国画院党总 支书记与副院长的经历, 使他在因时代 转换而容易使人心旌荡漾的人文环境 中, 更能坚守文化自信以笃行其志.其 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自辟蹊径, 始终 站在文化的高度沉潜于 "师古人、 师造 化、 得心源" 的画学三昧之中, 本着 "澄 怀味道" "以画体道" 之执着, 一路潇洒 而行, 俨然一山水中的文化行者, 优游 痛快, 别有神韵.正所谓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读陈翔之作, 可见其在继承古人图 式基础上而凸显大开大合的意趣, 进而 "以一管之笔, 拟太虚之体" ,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体悟天地四时交替莫测之 变化,而得其山水画作品之氤氲气象.其次, 研读陈翔近几年作品, 直觉 有一团沉潜祥瑞之气, 正所谓 "致中 和, 天地位也, 万物育也" .其实这也是 中国艺术精神中以 《礼》 《乐》 为中心的 中和观念的体现.如 《乐记》 曰: "乐由 中出, 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 礼自 外作故文.大乐必易, 大礼必简.乐 至则无怨, 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 下者礼乐是也. " 儒家之 "乐由中出" , 表面上理解似乎有顺着深处之情向外 发之意, 然实则应是发乎心, 应乎情, 进 而将深处之情得以提高, 直至突破为超 艺术之真艺术、 超快乐之大快乐.可见, 陈翔正是经历身心的历练, 将生命 在熔炉中向德行上升, 从而至旷达之 人生境界, 用乎作品中, 以得氤氲祥瑞 之气息. 陈翔几十年来于山水画创作一路 摸索行经而来的路: 由 "师古人" "师造 化" , 进而达到窥得中国艺术精神与创 作规律的 "中得心源" .从而也形成了 其以 "北宗" 的水墨苍劲写 "南宗" 的神 思超逸, 用有力而飞扬的笔墨、 雅致而 浓郁的小青绿色彩, 借洗练而生动的图 式, 构筑或超越或奇雄的充满生机的意 境, 而表达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不期然 而然地营造出悠远深微之境界及透露 出澄怀观道的旨趣, 把对生命与自然之 体悟带入山水画的现代语境之中. 据中国文化报 许桂林 多少年了, 淮北大平原那黄昏时候 的炊烟总是缭绕在我的梦里, 既是那样 的遥远, 又是那样的切近, 怎么也挥之 不去. 那是一幅永久的画面: 夕阳西下, 夜色渐渐地朦胧了村庄,家家户户升起 了袅袅的炊烟.炊烟徐徐回旋上升,若 即若离,随风而逝.村庄的尽头, 往往 会传来一两声的狗吠, 更显出大自然夜 色的宁静来. 炊烟袅袅,意味着安静、 和谐与温 柔,是一种自然的美.更是我插队岁月 里永远定格在脑海里的镜头. 那时候, 老乡们用土灶做饭, 燃料 多用树枝、 秸秆或一些枯木.比较好烧 熬火的当数芝麻秆和高粱秆, 但老乡们 平时舍不得, 往往要在烙焦馍的时候才 烧它.最好烧的是玉米棒和一些硬劈 柴, 稍稍地拉动风箱, 便立即烘染出火 来.青烟从房顶上的烟囱里飘出来, 和 着噼噼啪啪的柴火声, 整个世界便充满 了温馨的色彩. 有时候遇上连续多日的阴雨天, 柴 火烧完了, 家家户户都没有可烧的了, 老乡们每天只吃两顿饭.为的是省点 粮食, 也省点柴火.倒只有我们知青胆 大, 到场上去拽麦秸秆烧.麦秸秆不禁 烧, 一遇火就化了.一碗水半天烧不 开.麦秸秆是喂牲口的饲料, 也不敢多 烧.那年月, 一天吃两顿饭是常事.后 来随着岁月的流逝, 农村里渐渐的有了 煤.风箱拉着了通红的炭火, 使房间里 暖气融融.烟囱里冒出烟来, 那烟是黑 黑的, 少了很多诗情画意. 但老乡们还是喜欢用柴火做饭. 他们认为用煤太贵, 做出来的饭也不好 吃.确实的, 柴火做出来的饭永远比电 比煤做出来的饭好吃, 这一点我是有感 觉的, 我觉得用柴火做出来的米饭, 锅底 会有一层厚厚的锅巴, 很香很香, 用煤或 用电做米饭就没有或者很少有锅巴. 后来淮北农村还推广过沼气, 但好 像是技术不成熟, 老乡们嫌用它做饭有 一股难闻的气味, 很快就淘汰了, 可能 也是因为沼气太难闻的缘故吧. 我在淮北当知青的时候, 有一段时 间常被抽调到公社里做些事.傍晚时 分便要回到我的小村庄去, 往往到家天 就黑了.乡亲们对我说, "你不要急, 你 只要看谁家的烟囱冒烟, 你就往谁家 去, 饿不着你" !这暖心的话, 一直伴随 着走过淮北的春夏秋冬, 走过插队那些 难忘的日日夜夜.那时候, 每当我深一 脚浅一脚的推开冒着炊烟的农户小柴 门, 面对着摇着尾巴的看家狗和热情拉 着我上饭桌的乡亲们, 那种家的感觉常 使我热泪盈眶.淮北平原的炊烟是我 真情实感的温馨, 是我那年月的希望, 是我走下去的生命支撑.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说, "大漠孤烟 直, 长河落日圆" .意思为满眼尽是黄 沙暗景的大漠, 荒凉辽阔.遥远的漠边 人家燃起的炊烟在无风的空间里笔直向 上飘升;

滚滚长河的西尽之处, 如血的夕 阳缓慢下滑, 表达了对山河壮丽之赞. 今天的炊烟只是一抹乡愁了.淮北 农村现在都是用液化气或者用电来烧 饭, 烧柴火的岁月已经过去了, 炊烟也 渐渐地飘向很远很远了.它袅袅地升 着, 既在我的梦里, 也在我永远的记忆中. 萧尺木诗意图 陈翔 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