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9-09-02 |
当年底, 我收到一张赠送的 《宁 波晚报》 报卡, 从此, 便与晚报结下了不解 之缘. 我的婆婆退休前是位小学语文高级教 师, 对书报甚是喜爱, 家里常年订阅着报 纸, 每天取报读报是老人的必修功课.自 从家里有了 《宁波晚报》 , 婆婆对宁波的大 事小事如数家珍, 文明城市的创建、 地铁的 建设和运营、 商品房的开盘、 城际列车的运 行、 天一商圈的热闹、 图书馆的讲座、 月湖 的四季更迭和南塘老街的美食等等, 婆婆 跟我交流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婆婆是近视眼, 一直戴着一副黑框眼 镜, 如今年纪大了, 虽不老花, 但她看书读报 时, 会取下眼镜.常常是当我下班刚踏进家 门时, 或者是在晚饭后追剧的广告间隙, 婆 婆便两手拎着 《宁波晚报》 的报沿, 摊开、 凑近、 偏着头读报, 她认真专注的模样不亚于 受教于她的小学生.我读 《宁波晚报》 , 习惯 从第一版开始, 一版一版按照顺序来, 关心 的新闻细读, 普通的信息浏览, 这样不至于 漏掉任何一个版面.婆婆读 《宁波晚报》 , 比 较关注养生健康的知识, 遇到晚报推荐的药 品和老人产品, 会 让我打电话咨询 一下,或托我抽空去看看.而我在 《宁波晚报》 上读到有趣的事情, 也会想到及时跟婆婆分享. 我一直有练笔的爱好, 所以在常读 《宁 波晚报》 副刊后, 也尝试着向 三江月 投稿, 偶尔有所斩获.散文 《一针一线总关 情》 写的是婆婆给我织线衫的温情故事, 我 其实只是无意识地提及同事穿的线衫, 眼 力不够好的婆婆竟然上心了, 执意买了毛 线给我织了一件粉色的短袖线衫.婆婆的 手艺无可挑剔, 同事朋友都赞不绝口.直 到今天, 我仍然非常喜欢这件线衫, 每次穿 着这件温暖牌的线衫, 心里的暖意更甚. 发表的文章婆婆也看了, 虽然她没表态, 但 我能感觉到她的宽慰.还有一次, 婆婆读 到副刊里的一篇散文 《完美小孩》 , 署名 人 在天涯 , 她知道我有这个笔名, 向我求证, 得到我肯定的答复.那一次, 婆婆像中奖 似的, 比我还高兴. 婆婆前些天 每天晚上在追孙俪的 新剧 《那年花开月正圆》 , 里面吴 蔚文的扮演者张晨光是位台湾演员, 喜欢 看电视剧的婆婆对张晨光的熟悉程度远胜 于我. 《欢乐颂》 里的老包总、 《辣妈正传》 里 的洛天, 只要看到张晨光扮演的角色, 婆婆 总是很关注.前几日的 《宁波晚报》 用了很 大篇幅介绍张晨光, 说曾经的帅小生现在 成了爸爸专业户, 但他虽然演着父亲的角 色, 却有一颗年轻的心.当我在 《宁波晚 报》 看到这篇报道时, 第一时间与婆婆交 流, 年逾
70 的婆婆自是无限感慨: 一个年 届六十的人尚能活跃在银屏前, 受到观众 的喜爱, 即使青春消逝, 容颜不再, 但他的 内敛沉稳和睿智豁达, 仍然值得渐渐步入 中老年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宁波晚报》 是一份接地气的报纸, 她 没有花哨的外表, 没有搏人眼球的出位报 道, 她让我们婆媳在知晓天下事、 身边事的 同时, 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柴烟萦绕的火塘覃正波总第 总第6414 6414期期配图 配图 章丽珍 章丽珍 投稿邮箱 投稿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A22 说起柴火的火塘, 自是一阵温暖, 有剪 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在乡下, 每年的霜降过后, 各家各户就 开始在火塘里生火, 做饭烤火两不误, 洋溢 着暖意, 那种带着甜味的烟雾在瓦房的空 间里自在弥漫.人们终于可以不慌不忙地 依偎在火塘边享受着幸福的日子.劳累了 大半年的庄稼人, 在这个季节串串亲友的 家门唠家常, 谈儿女的婚嫁.主家们喜迎 客家, 把柴火添得旺旺的, 屋内尽是温暖缠 身.那熊熊燃烧的火塘, 火光印红了主客 的脸膛, 彼此间的关系就着几杯苞谷烧融 洽了, 甜蜜得不行. 火塘, 在我的家乡俗称 火坑 .有条 件的人家是用条石砌成的, 圆圆的, 四周皆 可坐人, 四周的空间大, 一般设在宽大的堂 屋里.人, 可多可少, 伸缩空间大, 人多时 可坐20余人.城里的客厅自是无法比的, 显得小家子气, 来了四五个客人便觉得拥 挤.乡下的火塘大气, 和庄稼人豪爽的个 性相关: 舍得.霜降过后直到来年农历二 月, 火塘里的火一直旺着.男人们, 在这些 日子要勤快一些, 到柴山弄些柴回来, 屋前 屋后堆满了柴禾, 有力气的人家大都是堆 着劈柴.火塘最受欢迎的是树蔸, 越大越 考量这户人家的大气.挖树蔸是个力气活 儿, 从深土里拔出非力弱者所为.大年三 十夜, 大伙要比谁挖的树蔸大.于是, 庄稼 汉农闲时便满山寻找蔸老壳(树桩).大年 三十柴火旺, 燃烧的树蔸能延续到正月初 二, 把旺气带到来年. 火塘最暖心的莫过于吃货.孩子们把 番薯和土豆埋在火灰里烧, 大人们偶尔 凑凑热闹, 但不和孩子争食.其实, 孩子们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只是玩, 并不真心贪食.有的孩子太任 性, 把灰弄得飞扬, 自是招来大 人的责骂: 你个背时的, 这么 玩闹, 看我怎么收拾你. 大人 把手扬得高高, 够唬人的, 胆 小的便吓得哭了.但手落在 孩子身子似是棉花一样的轻 柔, 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当 妈的, 看见他爹把孩子唬得 哭, 赶紧把孩子拉到自己的 怀里, 又疼又爱的.当爹的 立马严肃起来, 白了婆娘一 眼: 就是你惯着, 把孩子弄 得没样子. 火塘最暖人的时日当是腊月和正月. 腊月, 是杀猪宰羊打糍粑的月份.年关嘛, 就得像个年关的样子, 年肉一块块挂在炕 上, 熏肉时是不能断烟火的, 否则熏不透, 吃时有臭味, 所以昼夜要有火气, 每天临睡 觉时都要加上几撮箕粗糠、 瘪谷或者锯木 粉以便延续火星气.也许是乡里人闻惯了 柴火味, 浓烟滚滚丝毫不影响他们进入甜 蜜的梦乡.有烟熏着, 乡里人有底气. 腊月过半就要打糍粑了.新鲜的糍粑 吃得嘴里油腻, 需要在清水里浸泡几日方 可上口.有串门的来了, 自是一番招待, 泡 炒米, 烧粑粑, 方显主家的客套.主家把隔 年的粑粑铁架从板壁上取下仔细抹去灰尘 放在火灰上烧烤, 快熟时, 粑粑鼓胀得老 高, 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惹得人心慌意 乱, 恨不得立马吃上一口, 但又觉得自己是 客人身份, 偷偷咽了咽口水.主家见怪不 怪, 自是慢条斯理, 一礼一俗尽地主之谊. 年关, 庄稼人舍得, 俗话说, 进屋来都是客, 不管是素昧平生, 还是曾经恶语相向, 进了 家门, 主家热情相待, 喝杯小酒泯恩仇, 他 们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事不可以解决 的, 没有必要在内心装满欲望和仇恨, 以心 向善才是做人之道.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的 火塘, 把酒话桑麻, 计算 着来年的丰收之 事, 情真意 切, 亲 如一家人. 围着火塘, 大人总讲些源远流长的传 说.大人曾经给我们讲述后娘的故事: 前 头娘留鸡腿, 后头娘留鸡肠, 想起来哭一 场. 大人们把后娘讲得如此可怕, 在我们 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后妈的仇恨.一听到 哪家当家的娶了后娘, 我们便替那户人家 的孩子着急.后来, 我们发现, 并不一定都 是这样的, 随着阅历的增加, 我们明白, 人 是养亲的, 并非亲娘才是娘. 围着火塘, 大人们讲忘恩负义的陈世 美, 说三国道水浒, 一板一眼, 道尽人世沧 桑.说古论今, 用朴实的语言扬善弃恶. 悠悠几十年晃然而过, 留存在记忆的依旧 是火塘边的故事, 温暖浸润着内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普遍 盖上了漂亮的洋房, 柴火燃烧的火塘渐渐 被空调取代.但老一辈闻惯了柴火味, 在 自己居住了差不多一辈子的瓦屋里总是生 着一塘柴火, 任烟雾弥漫, 靠在被陈年日久 熏得腊黄的板壁上眯着眼回味旧时光, 慈 爱的面容映照在火光之上, 自得其乐, 享受 晚年.时不时地打量屋外, 看看外出的儿 女是否归来?
........